•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财经新闻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T1:艺术资产
  • T2:艺术资产·新闻
  • T3:艺术资产·聚焦
  • T4:艺术资产·市场
  • T5:艺术资产·投资
  • T6:艺术资产·批评
  • T7:艺术资产·收藏
  • T8:艺术资产·大家
  • 阳光私募一季度分化严重 看好市场中长期走势
  • 医保“封顶”升级 重疾险生存空间收窄?
  • 上海银监局
    提示银行理财销售风险
  • 欧元或被高估 短期仍受加息前景支撑
  • 投资收益环比滑坡
    投连险三月业绩表现欠佳
  •  
    2011年4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理财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理财一周
    阳光私募一季度分化严重 看好市场中长期走势
    医保“封顶”升级 重疾险生存空间收窄?
    上海银监局
    提示银行理财销售风险
    欧元或被高估 短期仍受加息前景支撑
    投资收益环比滑坡
    投连险三月业绩表现欠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阳光私募一季度分化严重 看好市场中长期走势
    2011-04-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张欢 ○编辑 金苹苹

      在日本大地震、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等外围事件影响下,三月大盘表现不温不火,在几次“昙花一现”摸高3000点后,沪指微涨0.79%。而根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791只非结构化私募证券类信托产品中,三月份的平均收益率为0.24%,跑输大盘0.55%个百分点。但这并不表示阳光私募的表现没有好转的迹象,一季度各家私募渐趋分化的表现,或显示出未来它们将给投资者带来迥异的投资收益。

      ⊙记者 张欢 ○编辑 金苹苹

      一季度私募分化严重

      虽然三月私募表现仍逊于大盘,但较之一二月有好转迹象。而回顾一季度私募表现,其业绩的分化较之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收益率分布区间看,涨幅在10%以上的产品有29只,占3.67%;涨幅在0—10%之间的有310只,占39.19%;亏损在0—10%之间的产品有423只,占53.48%;亏损幅度在10%以上的有29只,占3.67%。

      分析人士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有几种原因:一是一季度板块轮动加快,加大了阳光私募的运作难度,由于策略的转换滞后于市场的轮动,导致了某些阳光私募在业绩的表现上落后于大盘的走势;二是从私募操作风格来分析,阳光私募更偏好成长性,因此在选择上多持有中小盘股票,这一偏好也可能会对一季度的整体业绩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一季度同期大盘股的表现则是明显优于中小盘股的。

      此外,分析人士也指出,在这样的轮动行情中,风格较为积极的小型私募分化更为明显。规模较小的私募一般集中持有几只股票,从短期的业绩来看,和持有十几只股票的私募相比,容易出现大的分化,特别是在一季度板块分化比较明显的这种环境下。另外在仓位控制上,规模较小的私募基金一般保持在较高仓位,只要抓住行情就能获取超额收益,反之则损失惨重;而规模较大的私募基金仓位一般控制在六七成,所以净值波动率不大。

      从单个私募的表现来看,在这791只产品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中信信托·华富励勤1期,收益率为30.46%,排在第二位的是陕国投·金诚富利1期,收益率为28.36%,排在第三名的是山东信托·汇鑫1号,收益率达27.76%,名列私募排行榜季军。有意思的是,私募圈内新人辈出的现象再次显现,从榜单的前十名看,除了世通一期的常士衫外,其他均是新面孔。

      另外,2011年一季度私募证券投资类信托发行总量达161只,其中非结构化产品98只,结构化产品58只,TOT产品4只,与去年一季度相比增加63只,离第四季度高峰仅差31只。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信托发行势头良好,预计2011年全年发行量将超去年。

      

      震荡行情或将持续

      对于4月及近期行情的走势,认为横盘整理的私募仍占主流。据私募排排网的调查,38.24%私募看涨4月行情,比3月略微上升4.91%,而看跌的私募增加了14.3%,为17.64%,4.12%的私募认为市场会维持震荡。部分看涨私募认为,市场估值低,蓝筹股走强,会有估值修复行情。看跌私募则认为4月市场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最主要是通胀或会超预期,紧缩政策会进一步加强。

      根据调查情况显示,虽然私募对短期的行情分歧较大,但对中长期行情却一致看好,认为未来市场长期震荡向上,不排除走出牛市的可能,目前的震荡,也只是结构性牛市的初期演练。

      私募对4月行情较为乐观也反映在持仓策略上,据私募排排网调查,70.59%的私募表现4月仓位会维持在50%以上,其中50%的私募以50—80%的仓位迎战4月行情,20.59%私募维持80—100%的高仓位,和上月基本持平。由此可见,高仓位积极备战的私募还是占据了大多数,也反映了私募较为乐观的态度,而有意愿小幅减仓的私募也和其配置相关。

      另外,金融、地产等周期性行业成为私募重点关注的对象。55.88%私募看好金融的投资机会,房地产和钢铁也各有14.71%私募看好。众多私募认为市场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风格转换,周期性个股存在估值修复机会,低估值是最大的吸引力,而低估值的银行股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私募的首选。

      

      投资“选人”胜于“择时”

      前文的统计数据已经显示,从业绩情况看,私募产品的业绩分化度在今年一季度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故而,有些私募产品可能在熊市中表现不佳,但在牛市或震荡市中却有不错的表现。这也缘于私募基金投资的风险收益配比——在熊市中抗跌的私募基金一般属于保守型风格,因而在市场转强后,进攻性或不足。业内人士提醒,这要求私募投资者需要审慎评估私募产品的投资能力,避免踩到“地雷”。

      有关专家提示,由于私募基金更追求绝对收益,因此其不但重视个股的挑选,也注重仓位调整等投资时机的把握。因此,投资者其实可以将“择时”的工作交给私募基金经理。与其找寻一个合适的入市时机,投资者不如提前做好“功课”,判断好私募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这其中包括其选时能力和投资风格是否符合自己的风险偏好等因素。只要相关私募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和投资能力值得信任,投资者就可将投资工作交付其去完成。也因此,投资私募基金,“选人”的工作比之“择时”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