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财经新闻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T1:艺术资产
  • T2:艺术资产·新闻
  • T3:艺术资产·聚焦
  • T4:艺术资产·市场
  • T5:艺术资产·投资
  • T6:艺术资产·批评
  • T7:艺术资产·收藏
  • T8:艺术资产·大家
  • IMF敲警钟:全球银行业面临3.6万亿到期债务
  • 第109届广交会今日开幕 形势谨慎乐观
  • 美不同行业普遍出现复苏势头
  • 移动支付标准初步明确 手机支付产业借力腾飞
  • 苏格兰旅游业紧盯中国市场
  • 美政府加量“瘦身”:
    未来12年减赤4万亿美元
  • 新加坡金管局再度收紧货币政策
  • 油气、稀土将获财政资金支持
  •  
    2011年4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新闻
    IMF敲警钟:全球银行业面临3.6万亿到期债务
    第109届广交会今日开幕 形势谨慎乐观
    美不同行业普遍出现复苏势头
    移动支付标准初步明确 手机支付产业借力腾飞
    苏格兰旅游业紧盯中国市场
    美政府加量“瘦身”:
    未来12年减赤4万亿美元
    新加坡金管局再度收紧货币政策
    油气、稀土将获财政资金支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IMF敲警钟:全球银行业面临3.6万亿到期债务
    2011-04-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距离金融危机爆发已整整三年,但当时引起系统性风险的全球银行业体质依然不容乐观。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份报告也对银行业发出警报。IMF在13日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表示,投资者对全球银行业系统的信心尚未完全恢复,全球银行业在未来两年面临3.6万亿美元的“巨额到期债务”,不得不与高负债国家的政府竞争资金。

      IMF称,许多发达国家依然危机四伏,流入新兴经济体市场的大量短期资本正在对金融稳定和全球经济复苏构成新的威胁。“未来数月,最紧迫的挑战是为银行和主权融资,尤其是在一些较薄弱的欧元区国家。”该组织认为,虽然金融危机期间风险已经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但在许多发达经济体,对银行系统的信心并未恢复。

      对于爱尔兰和德国的银行业而言,IMF指出,债务到期后的再融资需求问题最为突出,其未偿债务中有一半将在未来两年到期。不过,IMF也表示全球金融稳定性在过去6个月已取得改善。

      此外,普华永道14日发布报告称,欧洲银行业目前的非核心贷款超过1.3万亿欧元,且银行业者将试图在未来十年内出售或以其他途径解决这些贷款。按这份报告中的数据计算,该笔数字摊到欧盟每人头上平均约为2600欧元。

      普华永道还指出,银行业还面临不良贷款增加的挑战。2010年不良贷款较上年增加15%,增速虽有放缓,但仍相当于去年增加1000亿欧元的不良贷款。其中,德国去年不良贷款总额为2250亿欧元,较2009年增加7%,为欧洲最高。英国位居其次,达到1750亿欧元,同比大增13%。爱尔兰为1090亿欧元,同比增加24%。西班牙为1030亿欧元,同比增加11%。

      在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中,日本和美国2011年面临的公共债务到期再融资规模最大,分别达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6%以及29%。“虽然目前的低借款利率继续让美国和日本受益,但两国对于未来融资成本的上升非常敏感。”IMF表示。

      IMF建议,“为了恢复市场信心并降低对央行资金的过度依赖,有必要进一步大力增强欧元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这方面,为了避免降低杠杆过程造成的不利影响,需要提高资本充足率,而且必须重组一系列银行(大多为规模较小的银行),必要时应采取破产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