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巡礼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双汇:构筑食品安全屏障 重塑双汇美誉品牌
  •  
    2011年4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8版:公司巡礼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公司巡礼
    双汇:构筑食品安全屏障 重塑双汇美誉品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双汇:构筑食品安全屏障 重塑双汇美誉品牌
    2011-04-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屠宰生产线
      肉制品无菌包装生产线
      金属检测

      ⊙周帆

      题记:

      自3月15日央视爆济源双汇“瘦肉精”事件后,中国肉类行业龙头老大双汇遭遇倒春寒和空前信任危机。处于风口浪尖之上的双汇集团紧急进行危机处理,双汇掌门人万隆董事长和总经理游牧代表双汇集团全体管理层向全国消费者致歉,并通过媒体向全国人民郑重承诺,坚决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对消费者负责、对公众负责、对政府负责,迅速行动,积极自查整改,汇聚责任,汇聚信心,重铸品牌信任。

      “瘦肉精”事件对双汇造成的影响

      3月15日以来,受报道事件的影响,双汇的市场受到冲击,部分地区产品下架,企业的市场、品牌信誉和经济效益包括资本市场都遭受了损失。3月15日双汇股票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3月15日起截至3月底,影响销售15亿元。济源双汇处理肉制品和鲜冻品直接损失预计3000多万元。由于“瘦肉精”改头头检验,全年预计增加“瘦肉精”检测费用3个亿左右。双汇的品牌美誉度受到巨大伤害,双汇用20多年时间铸就的放心肉品牌受到质疑,损失难以估量。

      双汇集团副总经理杜俊甫表示:“央视“3·15”报道事件,对双汇是一次大的考验。3月15日以来,各地执法部门纷纷在全国对双汇的生鲜肉和肉制品进行抽检。截至目前,根据媒体公布,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广州、深圳、武汉等全国96个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抽检双汇产品合格,未检出‘瘦肉精’。我们一定会汲取教训、经受住考验,危机推动,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

      

      双汇公布紧急危机处理11项进展

      双汇集团副总杜俊甫通报了双汇处理瘦肉精事件的11项进展,包括发布上市公司停牌公告,责令济源工厂停产自查,对济源工厂进行整顿和处理。对济源双汇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采购部长、品管部长予以免职。对济源双汇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下架收回,在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下进行处理。要求集团下属所有单位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对此次事件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全面检查。尤其强调提高“瘦肉精”检测比例。自2011年3月16日起要求由抽检改为“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为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并把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牢记教训,警钟长鸣。

      

      全面启动食品安全屏障,多项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经过这一次事件,双汇集团希望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内控体系,进一步提高双汇集团对上游产业链安全的控制力,把食品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

      ——生猪逐头检验,确保100%安全。

      从3月16日起,双汇集团实施生猪屠宰“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旨在从源头上确保100%安全。为适应生猪屠宰“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的需要,3月16日以来,公司配足人员和瘦肉精检测设备,配齐相应的仪器和试纸,保证生猪头头检验在下属各屠宰厂有效执行。改生猪屠宰“瘦肉精”“抽检”为“在线逐头检验”,全年预计增加“瘦肉精”检测费用3亿左右。

      ——实施源头治理保证食品安全。

      加强对采购供应环节的治理和整顿。供应的生猪和原辅料确保安全无害,供应前要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不采购有“瘦肉精”的猪,不交售有“瘦肉精”的猪,凡提供有毒有害等违禁非食品原料的供应商,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双汇集团执行的是生猪头头检验,原辅料批批检查,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发现有毒有害等违禁非食品原料,除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外,还要按生猪或商品价值两倍的罚款,同时还要通报执法部门依法处理。各类供应商所供应物资,必须证件真实有效齐全,批批合格,否则不能接收,不能进厂,如弄虚作假负法律和经济责任,取消供应资格。

      ——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

      双汇集团为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决定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由集团董事长担任主任,企业的党委、法务、稽查、人事组成,并邀请肉类行业、食品行业、公共媒体、政府监管部门等外部专家监督工作,监督企业各个环节,落实对食品安全的控制措施,监督各级管理者必须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确保产品安全,确保企业的长治久安。

      ——建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奖励基金”。

      每年在“3.15”这一天,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都要做一次总评。特别是在采购、生产、销售、技术、品管等各环节,评选出在食品安全方面做的好的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个人,在每年3月15日“双汇食品安全日”进行表彰、奖励和公示。不安全的原料不供应、不安全的原料不使用,不安全的产品不出厂,不安全的产品不销售,做到天天讲安全、年年保平安。

      ——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制度。

      双汇集团提高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力。严查在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违规行为。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品质管理部垂直管理的作用,严格监督每个工厂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品质管理及产品安全。对于违反内部安全控制体系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检查,及时处理。

      ——建立索赔机制把好上游关。

      双汇集团向广大供应商重申了旨在强化源头控制的索赔制度。制度规定,双汇集团生猪收购头头检验,原辅料进厂批批检查。供应商供应的生猪和原辅料要确保安全,供应前要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保证不采购有“瘦肉精”的猪,不交售有“瘦肉精”的猪,凡提供有毒有害等非食品原料的供应商,除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外,还要按“问题生猪”或“问题商品”价值的两倍进行索赔;供应商供应的各类物资,必须证件真实有效齐全,如弄虚作假,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企业的职工,都要负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决不让一头“问题猪”和“问题原料”流入双汇。

      ——警钟长鸣设立企业安全日。

      双汇集团将今后每年的3月15日设为“双汇食品安全日”,并于每年3月15日“双汇食品安全日”期间,对坚守食品安全的供应商、销售商进行表彰、奖励;设立举报制度,彻查、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和责任者。以此让“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的企业理念,深深植根于广大职工的脑海中,落实到行动中,确保食品安全长治久安。

      ——发展养殖业,上下游联动保安全。

      双汇集团为确保产品安全,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高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将加快发展养殖业。公司表示,屠宰加工厂建到哪里,养殖场就跟到哪里,围绕工厂配套建设年出栏50万头的养殖基地,并配套建设年产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实现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安全控制。

      在大力发展自有养殖业的同时,双汇集团宣布还将进一步调整采购渠道。采购重点要向规模化养殖场转移,与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并同时签订生猪交售承诺书,保证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在原辅物资采购方面,与实力强、质量好、讲信誉的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签订质量安全保证书,并由集团公司的技术、品管、采购、生产、管理等部门组成认证小组,到供应工厂进行供方评审,保证质量控制体系等符合双汇的产品质量要求,确保进厂原辅料安全可靠。

      

      “瘦肉精”事件的冷思考

      “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联合工作组抵达河南省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入细致调查。目前已基本查清河南“瘦肉精”事件中违禁“瘦肉精”的使用来源情况。截至3月24日,已发现3个制造“瘦肉精”的窝点,下一步将继续严查违禁“瘦肉精”的来源、销售和使用情况,从源头打击违法行为。

      “瘦肉精”事件为什么能够发生,有必要对我国肉类食品工业状况进行分析。

      目前,行业内的一些大型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都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收购生猪的来源为集中养殖基地和散养农户,企业与养殖户签订相关的采购协议,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生猪育肥后由企业统一上门收购。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加强对上游猪源以及猪源质量的控制,也能够将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于肉类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通过“瘦肉精”事件表明,提高企业对上游猪源以及猪源质量的控制责任重大,任务仍然艰巨。

      而我国的屠宰及肉制品产业分散,规模化养殖供给量较小,工厂化屠宰比重小。虽然我国规模化养殖已有较快提升,但社会商品提供量比重仍较小,只占约 30%左右。目前,我国规模以上肉类工业企业有 3696 家,仅占全行业21000 多家定点屠宰厂(场)总数的 18%左右。

      全国还有 82%的企业处于手工或半机械屠宰的状态,许多场(点)日屠宰生猪仅几十头。由于企业规模过小,数量过多,生产工艺落后和质量管理水平低下,在市场环境下形成的竞争必然是低水平的恶性循环。行业中除少数强势企业采用现代技术装备、具备必要的产品检测能力和较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之外,大多数企业无力承担提升产品质量安全、购置先进设施设备的投入成本,因此在肉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致使肉类食品不安全事件在一些地区或企业屡有发生。

      “瘦肉精”事件也表明,行业集中度较低的现状急需改变,行业需要规范整合,而行业龙头企业在行业整合过程中发展空间巨大。

      

      双汇品牌的龙头地位会动摇吗?

      我国肉食品行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经营分散、行业集中度低。在分散养殖和手工或半机械屠宰占较大比重的基础上,约75%的定点屠宰企业实行代宰制,劣质肉入市难以有效控制。《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 年)》中,提出了通过严格市场准入和对屠宰企业实行星级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整顿市场秩序,扶持规模化、品牌化企业经营发展壮大,提升行业集中度及管理水平。

      这种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分散的传统饲养方式向规模化的现代饲养方式转变;二是由作坊式的手工加工向工厂化的机械加工方式转变;三是由肉类产品的传统流通方式向冷链物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促进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制品加工、包装加工、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相互协调。为此,国家也会大力推进大型现代化肉类加工企业,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瘦肉精”事件的爆发,表明政府和居民对肉类消费安全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事件的触发会加速行业格局的重大改变。这将促进我国肉类加工行业发展趋于更加规范化管理,提高消费者对肉类食品的消费信心。整治规范后的肉食品行业人们消费会更注重品牌。而双汇渡过“瘦肉精”事件的难关后,其龙头企业凭借品牌、技术、网络、规模等综合优势,也许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

      

      重铸双汇品牌,树立消费者信心

      “瘦肉精”事件爆发,3月份影响双汇的销售15亿多。而比销量下跌以及市值缩水更严重的是,双汇集团20多年时间筑就的放心品牌受到了质疑以及重创,这个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双汇集团目前正全力铸造双汇品牌,树立消费者信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4月13日上午,全国各地执法部门对双汇产品进行普查和抽检,全国 96多个地区的执法部门相继公布抽检结果,双汇产品全部合格。其中北京市食品办、工商局采用2008年奥运会时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抽检了“双汇”的33个熟肉制品样本均合格。这一信息的传递,对消费者恢复对双汇产品的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全国各地执法部门对双汇产品的客观评价,双汇的供应商、销售商以及全体员工看到企业产品质量的客观事实,提高振兴市场的信心。

      当前,双汇产品的销售量逐渐得到恢复,公司已经稳步启动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已陆续上架销售,市场向好,销售规模逐步提高。目前鲜冻品的日发货量为1500多吨,已恢复至2011年3月份上半月平均日发货量的89%;肉制品的日发货量为3200多吨,已恢复至2011年3月份上半月平均日发货量的71%;日回收货款9000多万元,已恢复至2011年3月份上半月平均日回收货款的72%。

      双汇管理层要求,屠宰业、肉制品业都要加快产品重新上柜、上架,尽快恢复产品陈列,积极扩大销售。另外,鲜冻品暂时关停的特约店,各地经销商要积极协调终端店主尽快开门营业。各销售办事处要根据产品检测合格报告,积极做好终端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如实传递正面信息,恢复品牌美誉度,增强消费信心。各销售办事处要结合自身区域、不同渠道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营销活动,并提前做好“五一”长假的营销准备工作。

      目前,双汇每天还邀请全国各地的营销商、消费者来企业参观,进行体验营销,与消费者沟通,倾听消费者的要求,树立消费者信心。

      由于双汇的品牌是20多年经过市场不断磨练出来的,它具有一定的客户群和基础。双汇集团秉承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控制事态,从根源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这种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会对消费者恢复对双汇产品的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双汇董事长万隆表示,双汇集团将把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始终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恢复消费者对双汇产品的信心,重塑双汇品牌美誉度,推动双汇实现进一步发展。

      双汇管理层表示,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正常有序。股份公司的重组工作也在按计划推进。公司的发展战略依然是走肉食品加工的专业化发展之路。公司将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产业链上下做大做强,通过专业化生产、专业化运作,把肉食品加工产业做好,把“开创中国肉类品牌”的双汇品牌做的更好。做好企业、保护品牌的信心我们毫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