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巡礼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不惧利空 沪指再创反弹新高
  • 速度还是质量?
  • 明星基金经理“团购” 紧盯“基本面反转”
  • 每日关注
  • cnstock
  • 基金:存准率上调难改市场趋势
  •  
    2011年4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不惧利空 沪指再创反弹新高
    速度还是质量?
    明星基金经理“团购” 紧盯“基本面反转”
    每日关注
    cnstock
    基金:存准率上调难改市场趋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速度还是质量?
    2011-04-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潘峰 ○主持 于勇

      ⊙潘峰 ○主持 于勇

      

      这与物理无关,而是一个一直以来困扰像我这样的投资者的问题。

      问题起因基于这样的事实——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距离改革开放不过三十几年,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但对应到企业层面,不难发现市值超过1000亿人民币(约占GDP总量的0.25%)的企业为数却不多,超过2000亿人民币(约合300亿美元)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如果扣除中石油、中移动、几大国有银行等不可比公司,加上海外上市公司,估计只剩下腾讯、百度、招商银行等寥寥几个,作为在较充分竞争市场环境下依靠自身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的“有限数量”代表。吴晓波认为1984年是中国企业元年,标杆企业中存活至今的包括万科、海尔、联想等,目前市值均在几百亿徘徊,可以说一些中国企业虽然大名鼎鼎,在资本市场上却不怎么受投资者认同。

      如此快速的发展期,却只有如此的投资成果(当然仅指长期投资),一旦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怎么得了?相信很多投资者是打心眼里有这样的担忧,甚至焦虑,因而视中国潜在增速下降的历史性时刻为A股投资的“大限”。

      机构投资者也大多如此,每隔一段时间公布的投资策略报告一般以展望中国经济增速如何开篇,如果预测经济增速相对过去有所放缓,你大抵能猜出接下来的投资策略将偏于保守和防御。2010年更是将这种情绪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为了规避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以及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风险”,几乎所有机构投资者在寻找未来有数倍、数十倍成长空间的“小众”市场,仿佛只有投资这样的行业及先行参与者,才是唯一的方向。

      真是这样吗?如果在2002年初告诉你未来6年中国钢铁行业有5倍的增长空间,你会怎么做?

      我们可能习惯了高“速度”,并且相信对于中国而言,一旦“速度”放缓将是严重危机的前兆。然而,我们更可能忽视了“质量”的威力。经济质量的提升,竞争格局的改善,企业成长的说服力的增强,对投资者而言,很可能足以弥补“速度”下降带来的损失,甚至有余。

      对企业来说,行业发展增速过快容易遭遇的问题包括:竞争者数量的快速增长,跑马圈地的策略将取代更理性的竞争策略,中长期竞争力的培养意识变得淡薄,如果不能消灭“山寨”文化或者害群之马,几乎可以扼杀整个行业的投资价值。回顾过去十年中国的乳业、啤酒、肉类消费等行业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发展的“质量”对于投资回报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速度”。

      对一个经济体而言,同样如此。我们可以自豪于中国快速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工业品产量等“硬件”上的变化,但无法估量这种速度对于企业价值观、长期竞争力的“伤害”,因而无法获取相应的长期投资回报也就顺理成章了。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择“速度”还是“质量”,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问题,而是鼓励短期还是长期投资的问题。

      年初有机构提出“新周期”一说,我不清楚具体含义,但我希望中国经济未来能进入这样一个新周期——即使增长速度不那么快,但增长的质量能有显著的提升。所谓的质量提升至少包括:尊重知识产权以鼓励企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更多法律保护以提升消费信心(食品安全法、汽车召回等),推进更多市场化的兼并重组,建立多层次的信用体系,等等。

      查理·芒格说:“我相信终有一天,高品质的企业将支撑起整个世界”。菲利普·A·费舍在《怎样选择成长股》首章说:“当我们认为自己找到了这样一家公司的时候,最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持有。它强烈地暗示我们,这样的公司未必是年轻的和规模小的……不管25或者50年前存在多么引人注目的投资机会,今天可能会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

      这或许是一个相对成熟经济体里长期投资者的幸事。

      (作者系易方达价值成长基金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