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成林 ○编辑 邱江
岳阳兴长、金宇车城发生于去年末的蹊跷大宗交易渐露真容。目前还原的事实是,于2010年12月30日买入、2011年1月4日卖出两公司股权的“过桥”机构为中信证券,而卖出方最大可能为知名自然人股东张寿清。至于其交易逻辑,资深证券业人士介绍,这或为一种曲线的短期资金拆借行为。
岳阳兴长4月19日公布2010年年报及2011年一季报,截至2010年12月31日,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情况为:中石化集团资管公司4545万股、湖南长炼兴长集团4109万股、华夏复兴基金240万股、华夏大盘基金217万股、中信证券204万股、陈纯静90万股、李雪琴55万股、戴新华54万股、朱宏平50万股、任跃玲50万股。
回溯上一次的蹊跷交易,2011年1月4日,岳阳兴长发生一笔大宗交易,机构席位以18.44元的价格卖出204万股,接盘方来自中信证券上海沪闵路营业部;同时,金宇车城发生一笔大宗交易,机构席位以7.7元的价格卖出237万股,接盘方也来自中信证券上海沪闵路营业部。
此前两个交易日,2010年12月30日,岳阳兴长、金宇车城也曾发生过两笔大宗交易,交易席位、数量、金额几乎均与前述相同,但原来买卖方席位恰好相反。
2010年9月末,岳阳兴长的机构股东仅有华夏系两支基金,合计持260万股;而金宇车城因常年业绩颓靡,近年无一家机构入驻前十大流通股东,年末出现离奇的机构“过桥式”大宗交易,引人关注。
如今,据岳阳兴长2010年报信息,204万机构持股却有一个席位与其完全吻合,即中信证券。然而,卖出者又是谁?
对比岳阳兴长2010年三季报、2010年年报、2011年一季报股东榜可知,仅有一位股东在去年三季度末出现、去年年底消失、又于今年一季度再现身,即张寿清。股东榜数据显示,张去年三季度持股77万、去年末未持有股权、今年一季度又持股145万。
同时,在去年三季度末的股东榜上,同为岳阳兴长、金宇车城股东的也仅张寿清一人。综上,卖出方来自这位低调法人股大玩家的可能性最大。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此大宗交易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本报于2011年1月6日刊发的《金宇车城岳阳兴长现蹊跷大宗交易 机构作“过桥”生意主动现身年报》中曾分析:其一或是机构掩护其他股东隐身年报,但这种运作较为罕见;其二或是“关系仓”,帮接盘机构于年底“做业绩”,但如今披露的接盘方为券商,可能性便大幅降低;其三或是一笔超短期的资金拆借,即卖方在向机构出让股权的同时即签订回购协议。
记者咨询不少证券业人士,如今来看依然是第三种可能性最大。还原的事实或是,张寿清需要一笔资金年末周转,因其在中信证券沪闵路营业部开户,并持有上市公司大额股权,因此与中信证券签署了一份附带回购安排的大宗交易协议。
上述推论是否属实?记者咨询中信证券人士,表示其确有该类业务,但基于市场价格不稳定、客户需求等原因,目前实际操作较少。相关人士也不愿意评论上述交易是否属于这种情况。
买卖双方是否可完全确定为中信证券与张寿清?而岳阳兴长、金宇车城蹊跷大宗交易的背后是否也确是一笔单纯的短期拆借交易?抑或有其他初衷?还待金宇车城披露年报及季报后方可再进一步揭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