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财经海外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地产投资
  • 12:产业纵深
  • 13:特别报道
  • 15: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评级门”惊扰全球市场 持续杀伤应不大
  • 基金今日起
    “直面”净值折损风险
  • 不必过度忧虑
    中国外储安全
  • 评级危机
    威胁海外美债投资人利益
  • 双汇复牌首日跌停
    券商估值定价不一
  •  
    2011年4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评级门”惊扰全球市场 持续杀伤应不大
    基金今日起
    “直面”净值折损风险
    不必过度忧虑
    中国外储安全
    评级危机
    威胁海外美债投资人利益
    双汇复牌首日跌停
    券商估值定价不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评级危机
    威胁海外美债投资人利益
    2011-04-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衡道庆
      标普发布的针对美国评级的利空消息,可能进一步加剧美元的弱势,利空美元资产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衡道庆

      

      分析人士认为,标准普尔周一下调美国的评级展望,对亚洲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投资人来说是一个警讯,即这类资产未来可能遭遇损失,资产多元化将是大势所趋。

      因为欧洲正好又在闹债务危机,美元周一躲过一劫,在标普公布降级消息后先抑后扬,美元指数当天顽强收高0.9%。不过,这并不能改变美元今年以来的弱势,依据一篮子贸易伙伴货币编制的美元指数今年迄今已下跌超过5%。

      专家指出,类似标普发布的针对美国评级的利空消息,只会进一步加剧美元的弱势,利空美元资产。

      GFT公司的研究主管凯西表示,标普下调美国评级展望和处于历史低点的美国利率,只会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吸引力。“即便我认为不会真的下调评级,但在目前美元十分敏感和脆弱的时期,这样的消息也足以让持有或买入美元的投资者忐忑不安。”她说。

      富国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约翰·希尔维亚周二指出,标普的最新举动提醒人们,美国糟糕的预算状况长期来看难以持续。希尔维亚说,如果美国的财政状况不发生显著改善,那么美元将很可能持续贬值,同时伴随着利率和通胀的上升,这对很多持有大量美国债券组合的海外投资人特别是亚洲投资人来说,将意味着巨大的损失。

      美国财政部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2月份,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央行仍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人。中国、日本排在海外持有美债的前两位,累计持有近2万亿美元,其他亚洲央行也持有数量不菲的美债。

      事实上,近期一些专业的投资人已经开始大举做空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管理机构——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明星基金经理人格罗斯就是典型的一个。2月份,格罗斯旗下掌管的全球最大债券基金——资产总规模2360亿美元的总回报基金(TRF),就悉数抛售了所持的美国国债。近期PIMCO网站的信息又显示,格罗斯3月份开始在金融市场上做空美债。3月份该基金持有美债空头的占比为3%,1月份则持有12%的美债多头。

      人称“债券天王”的格罗斯表示,他预计美国的利率将上升,美元将下跌,而美国最终将失去其AAA的最高债信评级。

      美国Weiss研究公司的分析师马丁注意到,在上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上,主要新兴经济体已经关注到美元“独大”的问题和可能诱发的风险。14日发布的《三亚宣言》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缺陷和不足,金砖国家支持改革和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稳定、可靠、基础广泛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金砖国家还欢迎当前就特别提款权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进行讨论,包括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的组成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长期来看,海外投资人还会继续推进外汇等资产的多元化配置,但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有意思的是,在标普对美国“下手”一天后,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日本的经济财政大臣与谢野馨周二就出面力挺美国。与谢野馨称,对日本而言,美国国债仍然是富有吸引力的投资工具,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投资者仍然想要买入美国国债。

      短期内,分析师表示,美元的“慢熊”走势很可能继续,进而提升大宗商品等替代投资品的吸引力。一直抨击美国财政纪律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末日博士”麦嘉华本周一表示,投资人应该加强配置美元之外的资产,比如黄金、白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