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第七篇,专门定调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是需要慎重对待的大问题。
目前的中国教育形势从规模上看,数据比较好看,但质量如何,人们意见不一。
比如,近日有不少高校对新一届硕士与博士研究生进行最后一次入学面试,从考场反应看,有些情况真让人啼笑皆非。
如,有这样一所艺术院校,在面试专业英语时,有一群考生的答案与思路几乎完全一致。
当主考人问,你最欣赏的中国艺术家和外国艺术家是谁?有好几个人都说是吴昌硕与梵高。再细问下去,则悉数答非所问。
答案相似倒也罢了。因为在中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考试都有标准答案,或者参考答案。考生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要他们马上改,很难。
但这一次是研究生考试,而且需要回答的是个性化问题,怎么可能在内容上或遣词造句上都高度一致呢?这就荒唐了。
要知道,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将来还怎么谈得上做研究呢?
当主考人再问,你有没有去过上海世博会?去过的话,让你印象最深的展馆是哪一个,结果答案也出奇的一致,都是中国馆,都是中国红和斗拱造型。即便是考建筑设计系的人,也不会这么说。
这就不只是荒唐了,而是悲哀了。要知道,这可是考艺术院校的研究生啊,是应该最讲究个性化与想象力的人,怎么可能是这副模样呢?
好在考场中也传来一些可喜的信息,那就是“新高玉宝”开始增多。
所谓“新高玉宝”是指近年来一些已参加工作的人,辞去优越工作,再进校园读书的一类。相对于60年前的穷孩子“高玉宝”,现在的“新高玉宝”再次想踏进校门来上学,背景与初衷已完全不同了。
现在的“新高玉宝”,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里的骨干,也不乏年轻企业家。问他们为什么要重返校园?有的说,想拓展一下自己,开创新事业;有的说,只是想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再进一步追问,可以发现,这群“新高玉宝”,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追求、自己的语言。一般都有四个特点:一有真爱好,二不盲从,三态度认真,四冷静理性。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些“新高玉宝”人群在不断上升。这说明什么呢?试想,如果我们的教育从一开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就能回归本源,那要省去多少人力、财力、物力?对社会有多大帮助?
真要好好考虑考虑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