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运建设加速
深水航道建设、信息化、船型标准化建设等均于近日启动
继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后,内河航运建设工作近日密集启动,包括深水航道建设、信息化、绿色航运及船型标准化建设的多项举措齐头并进,正式掀起了“十二五”内河航运发展的浪潮。而作为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国家战略以及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内河水运的发展无疑也成为“十二五”的重头戏。
⊙记者 温婷 ○编辑 王晓华
日前,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这项全国内河水运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远洋运输向长江深入400公里的目标有望于“十二五”末实现,大大增加长江流域的运载量及南京港的吞吐量。与此同时,长江干线信息化建设也在提速。长江海事局开始全线推进安装船载电子江图系统(简称ECS)和自动识别系统(简称AIS),并制订了详细的时间表。而船型标准化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第一艘大型液化天然气、柴油双燃料散货船“长讯三号”试航成功,并有望成为内河标准船型之一,所有长江流域的船舶将有望进行升级改造。
南京港集装箱吞吐量五年翻番
在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交水发〔2011〕76号,下同)中,特别提出在长江下游将重点实施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4月15日,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由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江苏省省长李学勇任组长。这标志着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李盛霖指出,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是“十二五”全国内河水运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重大工程,是继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水运工程,在全国水运“十二五”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
据介绍,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将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自下而上,先通后畅”的原则,采取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工程措施,实现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到南京。届时,长江口航道将与长江南京以下航道无缝对接,使国际远洋运输向长江深入约400公里,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港,长江江苏段货运通过能力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倍以上,相当于沪宁铁路目前货运量的20倍。按照规划,12.5米深水航道有望于2015年上延至南京,可实现5万吨级海轮和第三代、四代集装箱船全天候直达南京,南京港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海港。同时,由于进江海轮大型化,据测算,每年因此可节约海运油耗约200万吨,减少碳排放量超过600万吨。
统计显示,作为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输体系重要中转港,2010年南京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40万标箱,“十一五”期间实现年均增长18%。据悉,“十二五”时期南京港将在龙潭港区投资54.4亿元,建成集装箱专业泊位15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3个,形成港口岸线3.7公里连线开发、年通过能力400万标箱的集装箱泊位功能区。2015年,南京港集装箱吞吐量目标300万标箱;2020年的目标为400万标箱,力争达到600万标箱,从而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集装箱运输中转港。
另据长江航务管理局昨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长江干线生产各项数据同比全面上升,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67亿吨,同比增长20.1%;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503.7万吨,同比增长10.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5.7万国际标准箱,同比增长26.9%。
长江海事全线推广AIS
在航道建设的同时,长江干线信息化建设也在提速。在交水发〔2011〕76号文中明确提出,加强基于AIS、物联网等技术的船岸信息交换、集装箱和危险货物运输监控的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逐步实现全程监控。据长江海事局内部人士介绍,4月1日以来,长江海事局正在长江干线全线推进安装船载电子江图系统(ECS)和AIS。
AIS即“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由岸基(基站)设施和船载设备共同组成,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助航系统,安装使用后可有效避免船舶碰撞,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而实际上,AIS在世博期间已经得到应用。泛亚航运支线经营部总经理周德平告诉记者,世博期间,泛亚航运要经过世博园区内河的船只都被要求装上了AIS系统,“船舶的信息就可以通过海事部门管理中心的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既可以有效避免船舶碰撞,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也方便平台进行即时通讯和调度。”“如今海事部门的管理平台已经基本做好,重庆、武汉、芜湖等大的港口都已建成,但是船的终端AIS还没有普及,必须通过终端安装形成对接,整个系统才能够发挥作用。” 周德平坦言。
据悉,目前长江干线航行船舶AIS终端配备时间已明确。今年4月底,长江重庆至芜湖段AIS系统基站安装完毕并试运行,加上已安装的南浏段系统,长江干线将实现AIS系统的全覆盖。
据介绍,AIS系统的推广将根据载重量和船型分步推进,首先是大型危险品船以及其他监管起来难度较大、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船只;另外,海事部门也将督促注册船舶和船公司优先办理。
4月14日,长江海事局专门召开了长江干线AIS船载终端产品销售联络会,邀请相关专家及有关部门、AIS船载终端生产商参会就AIS船载终端配备技术标准等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行产品介绍和推荐。
船型标准化推动绿色航运发展
“长江绿色物流创新工程”项目日前通过专家评审,我国第一艘大型液化天然气、柴油双燃料散货船“长讯三号”试航成功,并有望成为内河标准船型之一。另外,“十二五”期间所有长江流域的船舶将有望进行升级改造。
2009年,中国长航集团和北京中兴恒和投资集团及富地石油控股集团签署协议,共同推进“长江绿色物流创新工程”项目。日前,该项目承担的我国第一艘大型液化天然气、柴油双燃料散货船“长讯三号”试航成功,不仅节约了20%的航运成本,还能降低20%的二氧化碳排放。据知情人士介绍,“长讯三号”有望成为内河标准船型之一,“一旦成为标准船型,其他厂家的船只也都要按照这一标准进行生产。”而随着“长江绿色物流创新工程”项目的推进,所有长江流域的船舶都将进行升级改造。
交水发〔2011〕76号文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内河运输船舶船型标准化。以经济鼓励政策和提高船舶技术标准为手段,促进内河船舶的大型化和标准化。同时将出台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船型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积极落实船型标准化地方配套资金和标准船型研发推广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