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
早几年就听说画廊生意不好做。特别是2008年以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画廊关门倒闭。当下这么热闹的二级拍卖市场,似乎也没有给画廊业带来多少效益。
健康的艺术市场应该是一级市场带动二级市场。但在中国恰好相反,甚至,当下如火如荼的拍卖仍然很难带动画廊的生意。无论是本土画廊还是外资画廊,在中国好像总是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个中原因比较复杂,其中就有行业规范的问题。但对于这个问题可能有一点是我们一直忽略的,那就是外资画廊的作用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其实,无论你是在北京还是在上海,外资画廊一直是最吸引人眼球的。除了资本相对雄厚之外,他们的职业素质、专业品质都值得称道。可是,问题在于中国有中国的一套,洋人来了,大多要适应“中国特色”。可就是这个“中国特色”,制约了我们的发展。
第一个就是高关税。中国对文化产品一直采取高关税政策。这让很多外资画廊对中国市场望而却步。已经在全球扩张至10家分店的世界著名的高古轩画廊,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最火爆的时候,仍然没有动心思想在中国内地开画廊,今年却在中国香港高调开张。被人问起为什么不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老板高古轩直言:中国内地目前的环境还不适合做生意。我想高古轩说的绝对不是市场还不够火。税收太高,不好操作,对于商业画廊来说没有利润空间,这可能才是根本原因。
然后就是保险问题。艺术品是一种复杂的商品,其价值需要有非常专业的评估体系作保障。在这方面,中国的行业水平还有待提高。
保险行业的相对落后也对画廊经营也造成了一定困难。据北京某大型外资画廊负责人介绍,他们画廊的保险需要通过国外总部在当地的保险公司投保,再委托中国的正规保险公司代理相关业务。由于艺术品价值的不确定性,使得很多国内保险公司对这个行业望而却步。而在西方艺术品保险业,有非常规范的评估体系和行业制度。在制度上有保障才能有长远发展。
税收和保险只是一个表层问题,而深层的问题则在于我们对于文化产业的开放心态。
如果想加大行业规范力度,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应该大力引入外资画廊。让更多的先进的管理经验进入中国。就像早年间外资企业的引入,无论从学习管理经验、形成企业文化、壮大行业规模等方面对本土私营企业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经济高歌猛进。但是,文化产业领域仍然让外国人觉得是块难啃的骨头。而实际上,就这几年艺术市场的情况看,房地产热之后恐怕最热的就是艺术市场了。中国有句老话叫趁热打铁,现在应该是把艺术市场规范这块铁打硬打实的时候了。怎么才能规范?除了用心制定法律法规还要有开放的学习心态。毕竟,就艺术品市场来说,人家已经比我们早搞了上百年,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