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经历了一个月的短暂回升以后,4月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再度回调,回落到52.9%,环比回落了0.5个百分点。其中,衡量经济景气程度的主要分项指标,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回落幅度超过了1个百分点。而纺织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5个行业仍然或者再度低于50%,预示着中国经济仍然处于比较明显的调整过程,经济增速下降的可能性依然较大。
作为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能比较有效地监测和预测国家经济活动,并对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尤其当经济处于微妙阶段时。从积极的角度分析,PMI再度回调,说明国家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已发挥作用,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已得到初步控制,对于缓解企业成本压力、提高效益和活力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但从中国经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作为制造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在后危机时代,制造业的景气与否,不仅对中国经济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十分重要,对缓解物价和就业压力、提高全社会抗通胀能力也十分重要。
我国出口要地日本、欧洲、美国,要么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经济元气大伤,要么经济复苏十分缓慢,本国企业的需求尚难满足,更别说进口了。即便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的欲望仍然比较强烈,但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进口中国产品也会受到多方限制。因此,4月新出口订单指数的回落,原本就在预料中。也正因为如此,国内需求对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就显得尤为迫切。遗憾的是,国内新订单指数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预示国内消费需求也没能有效启动,因而无法对经济形成强大的拉动效应。
为什么在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需求政策措施的大背景下,消费需求仍波澜不兴?笔者分析,大致有这么几种原因。一是上下游产品的成本张力都很强,很难与市场形成互动。尤以轻工产品为矛盾焦点。在下游产品价格被行政和市场双重控制的情况下,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却越来越大,使最接近终端消费的环节形成了严重堵塞,导致整个消费链被割断;二是在调控措施不断加码的情况下,楼市处于高度僵持的状态,需求被阶段性遏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对经济和市场的拉动;三是在逐步收紧的货币政策下,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实体企业资金矛盾越来越尖锐,不少企业已接近于无法生存,也使企业需求严重下降;四是通胀预期的不断增强,尤其是普通消费品、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受到严重遏制,使终端消费成为整个“消费链”的瓶颈,导致消费渠道不畅、路径出现了问题。
所以,4月PMI的再度回落,既表现出了积极的一面,也传递出了一些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的信号。“控物价”仍是头等大事,但制造业景气度不高、实体经济复苏缓慢以及消费不振的问题,也必须解决。
首先,改变货币政策单兵出击的思路,不再单一地以收紧货币政策来控制物价,而是辅之以财政政策手段,如加大财政对实体企业,尤其是实体中小企业、“三农”等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以帮助实体经济尽快恢复元气。
第二,以信贷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在控制信贷总量的同时,加大对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确保增量信贷主要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存量资金提高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的比重。
第三,提高对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支持力度,一方面,以结构性减税的方式,鼓励中小企业增加职工收入,提高职工的抗通胀能力;另一方面,启动政府对低收入阶层的加薪,调高最低生活保障、养老金发放标准等。必要时,启动外汇储备的收入补贴机制和增加垄断行业的利润分配机制,以确保终端消费能够有效启动。
第四,对钢铁、水泥、电解铝以及部分建材产品实行严格的信贷、土地、环保政策,迫使这些产能严重过剩、过度竞争的行业尽速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