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观点·专栏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产业纵深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印度超预期加息 通胀阴霾笼罩亚洲股市
  • 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 纳斯达克再次表白
    迎娶纽交所“痴心不改”
  • 白银暴跌敲响投机警钟
  • 环球速递
  •  
    2011年5月4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财经海外
    印度超预期加息 通胀阴霾笼罩亚洲股市
    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纳斯达克再次表白
    迎娶纽交所“痴心不改”
    白银暴跌敲响投机警钟
    环球速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白银暴跌敲响投机警钟
    2011-05-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俗话说“乱世买黄金”,但如今黄金、白银似乎也变得不靠谱了。美国政府2日宣布本·拉丹被击毙的消息立即传遍全球,这直接引发近期暴涨的黄金、白银价格双双上演惊天大逆转。跳水不算,跌幅之大更令人大跌眼镜。小投资者们尚未来得及反应,就被深深套牢。

      金银等贵金属今年以来涨势可谓是一场华丽的冒险。在短短三个月内,黄金、白银价格涨势凶猛,国际金价从今年1月底的每盎司1300美元上方飙涨至如今的近每盎司1500美元上方,大涨超过200美元,同期国际白银价格则从每盎司26美元上方暴涨至4月底的49美元上方,涨幅超过80%。到了本月2日,一条拉丹被击毙的消息,让这两类贵金属大幅跳水,其中白银价格一度大跌超过12%。

      这种“过山车”行情,让不少投资者不知所措:经历了大跌,如果此时不入场,说不定就错失了一次盈利的绝佳时机;而如果再度将资金杀入,难以保证现在就是底部。在这种进退两难的背后,其实已经存在市场过度炒作的风险征兆。

      目前,全球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太大变化,经济数据持续向好,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也继续助力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情绪,欧美上市公司的一季度财报也都表现不错。但是,黄金和白银价格却出现了暴涨又暴跌的动荡行情。

      这种市场表现的出现,也许可以用心理学中的“沉锚效应”来解释。它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到第一信息的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人们的思维也被固定在某处。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者通常会过度聚焦于短期事件,而忽略长期的投资效果。这也导致投资者对价值的估计或对未来的预测集中在当前的走势附近。

      在黄金和白银出现暴跌之前,不少投资者眼中看到的是这些贵金属的防通胀能力。但是,“黑天鹅”突然出现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一纸提高白银期货初始保证金的声明,立马引起暴跌行情,也将跃跃欲试的投机心理打入冷宫。

      事实上,关于贵金属存在泡沫的观点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历史上的先例也告诉我们,如此疯狂的涨势很有可能是一种泡沫。31年前,银价一度被爆炒至每盎司接近49美元,但随后这种泡沫被戳破,破裂后银价狂跌至4美元。历经30年,银价才艰难回复到原先水平。

      大部分盲目入市而被这波跌势套住的投资者,很有可能低估了风险事件的影响。此前支撑金银价格的良好大环境,让他们的心中有了一个“沉锚”。他们对投资前景的评估被近期飙涨的价格影响过度,但对较长期价格的历史走势却考量不足。

      与其满眼尽是近期的亮丽走势,不如多花点时间与精力来仔细计算投资标的的估值和预期。心理学最为迷人的地方便在于能将一些不易被自身察觉的心理现象呈现出来,包括思维、想象和意志等,这也让人们有机会为相应的心理作出准备。在投资市场上,“沉锚效应”既然已经被发现,那么聪明的投资者便应该学会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而不仅仅只是顺应眼前的表象进行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