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观点·专栏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产业纵深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上市券商
    去年经纪业务收入下跌两成
  • 扩容潮起 百余家筹建险企谋“地方版图”
  • 郭树清:利息收入占比并非衡量银行好坏的标准
  • “垒大户”风险频被警示
    城商行深耕小企业
  • 力推经营转型
    新华人寿去年净赚22.5亿
  •  
    2011年5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上市券商
    去年经纪业务收入下跌两成
    扩容潮起 百余家筹建险企谋“地方版图”
    郭树清:利息收入占比并非衡量银行好坏的标准
    “垒大户”风险频被警示
    城商行深耕小企业
    力推经营转型
    新华人寿去年净赚22.5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扩容潮起 百余家筹建险企谋“地方版图”
    2011-05-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颜剑

      ⊙记者 黄蕾 ○编辑 颜剑

      

      注册于苏州的东吴人寿近日盼来保监会一纸筹建批文,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新一轮险企扩容潮已然开启。

      为区域金融中心增添竞争筹码,是各地争筹地方法人险企的主要动力。然而,质疑声随之而来:此举是否违背保险业“大数法则”的经营基础,风险分散是否考虑充足;与此同时,地方主体的加速扩容会否打破地方保险业版图的竞争格局,从而引发新一轮价格战。

      尽管如此,地方法人保险公司已是汹涌而来。

      

      第三轮扩容潮

      根据保监会近日下发的批文,东吴人寿的股东多达23家,且大多数为苏州大型企业,牵头股东包括: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州高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等。其注册资本金高达20亿,这在新设立的保险公司中较为鲜见。

      其实,在各路资本蜂拥保险业的时下,各地政府发起设立法人险企已非个案。除本报此前披露的济南的泰山财险、成都的锦泰财险等二三十家外,另一批尚未曝光的资本已悄然汇集保险业,这包括:山东的德华安顾人寿(合资)、广西的广信人寿、湖北的长江财险,以及华海财险、国联人寿、盛博财险、华信财险、前海人寿等。

      这是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保险业加大对外开放后,迎来的第三轮扩容潮。第一轮是合资寿险公司;第二轮是2005年前后,多数由民营股东组建的中资保险公司;第三轮正是此次扩容的地方法人险企,其特点是:由地方政府牵头,股东多为地方大型国企及上市公司。

      可以说,保险业这三轮扩容潮正是我国入世十年来经济发展形势的写照——从外资受热捧到民营资本崛起,再到如今的“国进民退”。大型央企搭建金融版图收官后,地方国企顺势登台搭建地方金控平台,保险公司自然成了不可逾越的一颗重要棋子。

      

      与大数法则相悖?

      对于地方法人险企的成立,在业内人士看来,其合理性在于顺应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口号,有利于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浅白的理解是,可避免目前保险资金上缴区外总部而造成的地方资金流失。

      从已获批的地方法人险企中,还有一个共性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在保监会下发给这批公司的批文中,均对其做出了“开业后的两年内只能在注册地所在省开展业务,两年后根据相关情况逐步在外省开展业务”的规定。

      “这可能是监管部门防止这批保险公司短期内盲目扩张。”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解读说。但这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保险业以‘大数法则’为经营基础,要求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分散。而地方法人险企局限于一个区域,且股东多为本地股东,区域性灾害一旦发生,或将产生连锁反应。”

      另一方面,由于区域保险人才的稀缺性,地方法人险企的集中成立,势必会引发一场区域保险人才争夺战,以及可能存在的价格战。一位保险专家告诉记者,“我们调研发现,在一些地方大型保险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个别地方政府对地方法人险企有‘关照’之嫌,可能造成不公平的竞争问题。”

      那么,如何兼顾地方资本的投资冲动与大数法则的经营理念,专家给出了一剂良方。“我建议,允许让现有的全国性保险公司把旗下省级分公司改制为二级法人公司,改制过程中吸纳地方资本参股介入。这样既解决了地方资本的投资欲望,又能防止风险过于集中。”

      不过,由于牵涉到保险公司现有股东的既得利益,上述良方的可操作性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