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 吴一萍
大盘此轮下跌虽然指数表现尚可以定义为温和,但个股调整却非常猛烈,这其中有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和反复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上市公司年报和季报未达原先的市场预期,导致投资者对于估值看法的修正。估值修正是一个加倍的结果:当业绩增长超预期的时候,估值也在不断向上提升,这成为推动股价上涨的推动力;而当业绩增速不达预期,估值重心也被迫下移,这时候不断下跌的股价仍然存在向下修正的力量。所以在业绩超预期时向上的推力是放大的,而业绩在未达预期时向下的挫伤力也是放大的。我们对此只是在意其业绩超预期向上时的上涨推动,却在下跌时寻找估值安全边际时,忽略了业绩增速未达预期可能导致的安全边际“不安全”的问题。
那么,现在2900点附近的TTM市盈率18倍左右算是底部了吗?如果单纯以2319点来比较也许基本上接近了,也就是很多投资者用以判断底部来临的依据。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在考虑估值中枢的时候,忽略了业绩增速不达预期可能导致的安全边际不断下降的因素,换句话说,从现在的业绩来看是安全的,但如果半年报公布之后这个估值水平可能就上升了,不安全了。
笔者这一判断并不是主观臆断。我们考察2000年以来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变化情况、试图分析出目前的盈利状况处于何种位置,以判断未来的业绩增速。因为业绩增速波动较大,而其又与净资产收益率有密切联系,我们就用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来作为衡量因素。考察后发现,A股净资产收益率(ROE)高点出现在2004、2007和2010年,在不剔除金融和中石油中石化的情况下,201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尚未到达2007年的历史高位;但是如果我们把占比达到一半的金融股、以及“两桶油”剔除之后,再考虑2009年以来较大规模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对净资产收益率的稀释,那么基本上可以判断2010年的盈利已经到达顶峰水平。在这样的判断下面,我们对未来的增速判断较难有更加的乐观预期,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对盈利能力的分解就不在本文详细叙述了,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人工成本抬升成为确定性压力将削弱毛利率、长期低利率环境下,加息对资金成本的提高也是趋势性的。在这两个因素的夹击下,对盈利能力到达顶峰的判断应该更加明确了。
结合到大盘,应该将短线和中线区别开来。短线的估值修复是正向的,对季报恐慌泥沙俱下之后,优质板块和个股的纠偏行为即将展开,对股指的带动是明确的,比如一季报增长确定的消费类板块,如食品饮料、商贸、医药和中小盘的个股,在被错杀之后在捡便宜货的资金推动下将修复估值。权重股也有一定的修复力量,但在货币政策紧缩预期没有消除、对通胀担忧仍然存在的状态下,金融地产等大市值板块的估值难以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总体上来看,估值修复的短期力量将比较明确地发掘出来,大盘反弹的主要动力也来自于上述板块。
但是,从中线来看,笔者并不认为估值修正已经完成,反而认为这种修正才刚刚开始。上文已经较为明确地指出目前的盈利能力处于顶部区域,随着业绩增速的下降,估值重心必然下移,而这一过程将拖累股指的运行。不过,这是需要市场不断在疑惑、认可、否定的反复过程中,才能确认盈利增速下降的,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而且上市公司业绩增速下降也不是剧烈的,而是缓和的过程,我们可以认为一季报小盘股很多“地雷”的暴露是一个端倪,而半年报仍然会有“地雷”继续引爆,但并非所有行业都出现大面积的未达预期,再加上分析师对于业绩预期也会随着大盘上涨和下跌而波动调整,上涨时候调高预期、下跌时候再调低预期,这也会对笔者所述的盈利能力见顶后下降的过程造成干扰和延长。总之,我们对中长线的估值修正要有较高的警惕和足够的耐心。
总体来看,我们对估值的双向修正要有正反两面的认识。短期内,消费类板块的估值向上修正力量将推动大盘的反弹,有利于修复被错杀的估值;但是中线甚至长线来看,整体估值重心的下移是必然的,这对股指的运行将构成放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