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特别报道
  • 8:市场
  • 9:专版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广告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圆桌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对话
  • A16:基金·人物
  • “领航中国·红色足迹”
  • 王建平:
    期市要为平滑宏观经济波动提供支持
  • 股指期货开户数达7万 投资者结构渐趋合理
  • 为什么说美国不会陷入债务危机
  • 余斌:物价上涨压力仍较大
  • 今年会计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创新高
  • 国土部:坚决防范查处强征强拆行为
  • 转型时期的阵痛——从“非典型性”电荒谈起
  • 证监会和最高人民法院
    联合举办期货业务培训班
  •  
    2011年5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领航中国·红色足迹”
    王建平:
    期市要为平滑宏观经济波动提供支持
    股指期货开户数达7万 投资者结构渐趋合理
    为什么说美国不会陷入债务危机
    余斌:物价上涨压力仍较大
    今年会计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创新高
    国土部:坚决防范查处强征强拆行为
    转型时期的阵痛——从“非典型性”电荒谈起
    证监会和最高人民法院
    联合举办期货业务培训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转型时期的阵痛——从“非典型性”电荒谈起
    2011-05-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汇添富策略回报基金经理 顾耀强

      转型时期的阵痛——从“非典型性”电荒谈起

      汇添富策略回报基金经理 顾耀强

      近期市场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无疑是“电荒”。5月初媒体报道说:“…从东部到中西部的浙江、江西、湖南、重庆、陕西等多省地接连出现百万千瓦的用电缺口,一些省份不得不拉闸限电…目前已有20多个省(区市)实施了“有序用电”(投资快报)”。感谢发达的网络媒体和搜索引擎技术,现在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过去几年关于电荒的多次专题报道:“…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就有24个省市被迫拉闸限电,占全国出口1/3的广东省平均每周停电两次。电监会人士估计,总体而言,今年全国用电的供需缺口是2000万千瓦(财经界, 2004年6月)”;“…2005年被认为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力最为紧缺的一年。今年一季度,全国共有24个省、市拉闸限电;进入6月份以来,去年就发生“电荒”的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已进入用电高峰的临战状态;与此同时,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区也出现了缺电现象。(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6月)”。回顾这些报道,会发现其中许多描述与当下情形非常相似,可见电荒并不是个新问题。

      但是,笔者注意到,与前几年的电荒迥然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既没有经济过热,也没有类似08年大雪灾等特殊事件的直接冲击。这次电荒实际上是在许多宏观经济指标指示经济体上存在隐忧(如高库存水平、PMI较弱等)、总体需求较弱的背景下发生的一种“非典型性”电荒。此外,我们不仅仅在电力领域看到了这种“非典型性”紧缺,在诸如工程机械、水泥等行业也都发现了与宏观环境不相称的“非典型性”繁荣现象。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一轮“非典型性”电荒呢?已经有许多专家给出了分析。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种:其一,电煤及运输价格高企而电价管制使电力企业运营难以为继;其二,高耗能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增长太快;其三,电源分布不均,电网远距离输电能力不足等等。回顾过去几年电荒时期的专家分析,基本都是老话重提。

      笔者并非专家,仅想从另外一个视角来讨论这些非典型性现象的根源。在笔者看来,包括电荒在内的许多“非典型性”紧缺或繁荣的现象实际上很可能是国家经济增长转型战略的副产品之一,是经济转型时期的阵痛。

      实际上,自从2010年初开始,在实体经济初步走出金融海啸之后,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的重心就已经在向“转型”转移。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直接或者间接引导大量社会资源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新能源领域最为明显),并且大力提高了一些传统行业领域的进入壁垒,推动落后产能淘汰等等。资本市场的反应则更为敏捷,2010年全年消费和新兴产业两大主题风起云涌,而传统行业大多一蹶不振。

      但是,经济转型是缓慢的、长期的过程。特别是新兴产业领域的投入巨大、见效缓慢。而许多“传统”领域如火电、水泥等行业则受到节能环保壁垒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等种种政策约束,导致总体投入增速下降,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阶段性的产能瓶颈和“非典型性”紧缺/繁荣现象。以电力领域为例,过去两年在火电等传统能源上的投资增速非常缓慢,而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虽然大幅增加,但对装机增长贡献很小,电力总体装机容量增速下滑。中电联预计2011—2013年年均新增装机容量约8500万千瓦,增速分别为8.2%、7.3%及7.6%。其中,火电净投产占比呈下滑趋势,2013年或降至约56%。所以,在经济逐步复苏的背景下,出现“非典型性”电力紧缺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何把握转型过程的政策尺度,在增长和转型中找到最佳均衡点,需要国家决策层高超的调控艺术。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在此背景下投资策略的灵活性。毋庸置疑,对于符合国家经济转型方向的消费和新兴产业,肯定是中长期的投资方向,这点绝对不能忽视;但是,同样也不能忽视由于资源分配不平衡给传统产业带来的阶段性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