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规划中, 扩大内需被排在重要位置,目标是形成消费、 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把内需上升到空前的高度,有利于平衡中国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内需靠什么拉动?
要想拉动内需,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藏富于民,让民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道理很简单,有了钱才能消费;没有钱,消费怎么拉也拉不动。
作为增加民众财产性收入的一个重要平台,股市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这方面,美国为我们提供了最直观的经验参照。我们知道,在美国,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对GDP的贡献在70%以上。这与美国资本市场给投资者带来的稳定回报是密切相关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投资者在1964年拿出1万美元买入伯克希尔的股票, 现在的收益已高达8000万美元。这1万美元即使投入到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收益率也接近60倍。
美国人之所以很少储蓄,根源就在于,股市的回报率远远超过储蓄所得利息。可以说,资本市场对美国民众的意义,与良好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公平的环境同等重要。
但是,次贷危机后,美国股市一路狂跌,从2007年10月的14000多点,一口气下跌到2009年3月的6400多点。同样,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屡创新低,到2009年2月,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是,从2009年3月起,美国股市一路回升(至今涨幅已经接近100%),让消费者逐渐恢复了信心。
反观中国的股市,早在2001年6月,上证综指就已达到2200点,十年后的今天,却还在3000点之下折腾。尽管中国近10年来的GDP增速高达两位数,但上证综指的涨幅至今仅有31%,而金砖四国的其他几个国家的股市,在同期的涨幅全都超过了300%。
中国股市不仅没有成为投资者稳定分享收益的平台,反而屡屡遭受损失。以至于连《人民日报》近日都刊发评论文章,认为“股市整体上没有给予投资者合理的回报,不能充分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变化……需要从市场制度上寻找答案”。
相对于房地产投机对民生的恶化和对经济健康发展的损害而言,股市是最值得寄于期待的平台。
在当下的中国,民众的投资选择非常有限,要想有效拉动内需,必须从制度层面着手,严打内幕交易,建立起稳定的分红机制,使股市真正成为民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平台。如此,内需才能真正被拉动起来,成为促使中国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重要力量。
一句话,股市好,才能真的好。
时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