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财经海外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产业纵深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市场·资金
  • A7:市场·期货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反垄断无关所有制
  • 刘易斯拐点框架并不适用当前中国
  • 何时能见到
    中国公司治理真功夫?
  • 提振内需政策遭遇物价高企强大掣肘
  • 炒白银,惊出一身冷汗
  • 龙多不治水
  •  
    2011年5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观点·专栏
    反垄断无关所有制
    刘易斯拐点框架并不适用当前中国
    何时能见到
    中国公司治理真功夫?
    提振内需政策遭遇物价高企强大掣肘
    炒白银,惊出一身冷汗
    龙多不治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提振内需政策遭遇物价高企强大掣肘
    2011-05-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马红漫

      ⊙马红漫

      

      内地通信服务性价比偏低,近来让消费者很纠结。

      香港特区政府电讯管理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位上海居民每月要缴纳408港元,才能享受到一个香港住宅用户交纳60港元获得的移动通信服务。也就是说,香港的手机月费只占上海的14%。

      内地与香港地区通信服务收费有如此之大的差距,背后则是大公司控制与自由竞争两个迥异的电信供给市场。事实上,内地消费者如今所面临的高物价并不仅仅局限于垄断产品,奢侈品乃至日常用品价格皆与香港特区形成了“落差”。物价普遍高企的格局,对提振内需政策已然形成强大掣肘,国人急盼相关制度改革早日出台。

      固话费坚挺、手机漫游费高企,内地电信资费水平饱受诟病,但在运营商垄断市场的语境下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虽然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与中国联通目前各辖领地、彼此竞争,然而2007年四公司间的“交叉换帅”再清楚不过地表明,这些企业与其说是竞争关系,倒不如更像是利益共享的“同盟”。相形之下,香港通信业务开放较早,已形成了充分竞争市场,市场竞争压力倒逼运营商们为了生存使尽浑身解数,哪怕是实力雄厚的和记黄埔公司,为了确保公司在香港市场的强大竞争力,也不得不通过大幅裁减移动业务部门职位,降低营业成本。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垄断意味着供给方低产出、高收费,而充分竞争市场则会给出相反的结论。

      需要提及的是,除了电信等领域,内地高物价似呈普遍之势。海外高档化妆品经历缴纳增值税、进口关税及消费税的层层“加码”后,最终会以高于海外价格50%左右的身价摆上柜台的事,大家早已习以为常。如果说奢侈品价格仅仅波及高端消费的话,那么近年来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带领下,日常生活用品价格的节节攀升已切切实实地影响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无奈之下,深圳居民假期到比邻的香港购物已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因为深圳食盐2元一包,而在香港超市为1.1港元;红富士苹果在深圳6元人民币一斤,而香港为4.98港元……正是这些几元、几角钱的单价差距,吸引着深圳居民纷纷拉着拉杆箱将香港的奶粉、沐浴露、洗发水、甚至卷筒纸统统带回家中。香港“购物天堂”冠冕由此也增添了几多平民化色彩。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至今,消费增长缓慢的短板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提振,刺激内需呼吁了很久,管理层也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尤其自三年前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刺激内需始终是夯实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抓手。但遗憾的是,内地市场高于海外的物价水平,遏制了居民“门前消费”的热情。今年4月,海南离岛免税店在开张首日立现“爆棚”之景,“五一”期间更遭遇免税商品供不应求的尴尬。免税店以销售国际一线品牌为主,商品单价不菲,但依然受到热捧。足见相对价格优势是多么重要的吸引消费的因素,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绝非虚言。

      笔者因此以为,调控部门与其费力引导,不如以降低各项费用为契机,设法大幅降低公共消费产品价格,那样,最终的市场效应将远超财政或者企业的眼前损失。当然,有效降低物价水平,不仅需要行业老大们反哺社会,更离不开国家财政的让利。对于前者而言,适度放开国企控制领域,合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当是未来改革方向。一旦国企能与普通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原本扭曲的价格体系也将自动得到修正。对于后者而言,不外乎减税与降低行政收费两条路径。事实表明,稳定农产品价格,税费减免的作用非常明显。以猪肉价格为例,在去年以来物价上涨的大背景下,猪肉价格总体表现平稳,就因为针对繁育母猪长期补贴政策抑制了肉价上涨的可能性。而眼下,菜价偏高也与高速公路高收费关系密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过高的物流成本是商品价格畸高的重要因素。综合这些因素,如果放眼长远,减免税费将能有效促动经济的良性循环,随着企业留存收益增加、投资扩张能力提高,社会失业率将会降低,民众收入水平得到提升、最终消费意愿总体强化。

      物价水平回归理性,是牵动多个主管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体制性变革予以推动。就此而言,不妨就以内地通讯资费向香港看齐作为本轮物价改革的突破口如何? (作者系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 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