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届时巴西、中国、印度等六国预计将占全球经济增长半壁江山
人民币何时能够真正跻身国际舞台?世界银行周二的一份报告做出了大胆的预测,报告指出,到2025年,中国、巴西等六个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将达到半数以上。由此产生的一个结果就是,当前主要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将被基于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大货币的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所取代。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美欧中将成三大增长极
这份由曼苏尔·戴拉米等专家参与编撰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美国、欧元区和中国将共同组成世界经济最主要的三大“增长极”。通过贸易、金融和科技发展等途径,这三大增长极将为全球其他广泛经济体提供增长动力。
“到2025年,六个主要新兴经济体——巴西、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和俄罗斯——将贡献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半以上。”报告这样写道。
根据报告,未来十几年中,全球经济增长的分化现象将变得更加显著,主要是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和老牌工业化富国之间,后者主要包括美国以及英国、法国、日本等其他七国集团经济体。
报告预计,从2011年到2025年的15年间,新兴经济体有望实现年均4.7%的增长率。同期,发达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速可能仅为2.3%。
戴拉米指出,未来15年中,全球的增长和投资都将转向发展和新兴经济体,这种变化可能是全方位的。举例来说,随着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更多的投资也会涌入这些快速增长的地区。另外,跨境并购活动也会显著增加。
作为更多极化经济增长的一个必然结果,世行指出,全球的储备货币体系也将逐步告别眼下以单一货币为核心的模式。世行的研究人员指出,通过贸易和投资流动等途径,更多极化的增长模式,将创造出全球对更多国际货币的需求,而不仅仅是美元。
多元货币体系好处多
“到2025年,全球最有可能出现的储备货币体系将是一种以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为核心的多元货币体系。”世行报告的作者戴拉米在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目前,美元仍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报告显示,去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已降至61%左右,而在2000年,这一比例还高达71%。
世行的报告指出,研究表明,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主导角色一直在缓慢削弱,并且这种过程还会继续下去。
分析人士认为,相比美元为核心的单一储备货币体系,多元的储备货币体制具有多种优势。首先,这样的安排可以确保在更广的范围内履行“最终借贷人”的职责;另外,在发生重大危机和市场波动时,多元储备货币体系可以帮助当局更方便地补充流动性,而不至于对市场带来较大负面冲击,这一点恰恰是现行货币体系在金融危机期间暴露出的一大“硬伤”。
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上月表示,全球经济要解决棘手的贸易失衡问题,就必须用新的全球储备货币取代现有的美元体系。在斯蒂格利茨看来,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就是有缺陷的国际货币体系。他表示,国际货币体系的功能本应是更好地配置资源和管理风险,但是这次的危机却放大了整个系统的风险。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全球储蓄没有配置到最有效的地方,这些问题都与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密切相关
不过,专家也表示,鉴于美国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力,在一段时间之内,美元作为头号储备货币的地位依然将得以保持。世界银行发展部主管汉斯·蒂莫表示,向多元储备货币体系的转变,不会令美元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并且这种转变也将是循序渐进的。
“就美国(的货币)而言,这样的转变过程将是逐步的。”蒂莫说,“很有可能,美元未来仍将扮演主要角色,但将是与其他货币一道。”
人民币角色引关注
对于因为债务危机而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欧元,世行的报告也表示了谨慎乐观。报告称,欧元是仅次于美元的“可信赖”储备货币,但是有一个条件。“欧元的地位有望继续得到提升,只要欧元能够成功经受住主权债务危机的考验,并且能够避免因为欧盟援助少数成员国而带来的道德风险。”
对于中国,世行的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已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比如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以及鼓励在多边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等。
世行的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提升,对中国本身解决经济难题有很大帮助,特别是解决中国过度依赖于外汇储备的问题。
事实上,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早就是众望所归。彭博社最近对1263名经济学家、分析师和交易员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人都认为,人民币将在十年内成为一种储备货币。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人民币将在2016年前实现与其他币种间的自由兑换。
这两天正在中国访问的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也对人民币表示了“力挺”。周三在上海访问期间,范龙佩表示,未来人民币将作为全球储备货币扮演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