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调查·产业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能把征税成本降下来吗
  • 管不住信托
    就不可能控制社会融资总量
  • 华为的中庸密码
  • 人民币国际化提速有几大关键步骤
  • 谁在美国政府的花钱冲动中盈利?
  • 不良贷款明降暗升值得警惕
  •  
    2011年5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能把征税成本降下来吗
    管不住信托
    就不可能控制社会融资总量
    华为的中庸密码
    人民币国际化提速有几大关键步骤
    谁在美国政府的花钱冲动中盈利?
    不良贷款明降暗升值得警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谁在美国政府的花钱冲动中盈利?
    2011-05-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宁远

      ⊙陈宁远

      

      据报,美国财政部称,美国债务5月16日已达到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上限。财长盖特纳为此敦促国会尽快修改立法,提高债务上限,以免对经济造成灾难性影响。这大约是美国近段时间里最糟的消息了。

      但美国经济界是不是都会同意盖特纳先生“若不提高国债上限,美国经济就将出现灾难,世界经济就会重新不稳定”的看法,却是很难说的。因为根据刚刚公布的一季报,包括GE、花旗银行和苹果公司等在内的美国大蓝筹公司,业绩一片亮丽。这意味着白宫日子不好过,美国企业的日子却未必不舒服。

      而且美国的升斗小民看上去就更不像次贷时代那样饱受失业之苦了。也是刚刚公布的数据——4月美国非农就业人口增速连续向好,当月突破了所有前值和预期值。可以这么说,美国政府国债突破上限,只不过是财政的危机,是政府花钱冲动造成的烦恼,其他人未见得要特别操心。

      更准确地说,这大约只是今天奥巴马总统管理的政府的烦恼。当然,类似这种政府无法再举债的烦恼,在美国不是第一次,而是已发生过很多次的事了。这个烦恼可以危言耸听为盖特纳的结论,美债告急将导致美国政府破产。在美国,政府机构破产屡见不鲜。不仅没有钱的小县、小镇有可能;即便财大气粗的、由大牌明星施瓦辛格当州长的加利福尼亚也曾因举债不灵而游走于破产边缘。不过,白宫这次会否真无法重新举债呢?其实,最为悲观的人恐怕都能预测到美国政府不可能没有钱花,尤其不可能不发更多国债来花钱。数据统计说,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年中,美国国会已10次同意美国政府提高债务上限,平均每年一次,这还是美国政府花钱冲动得到较好控制的十年。再放宽点,回望过去50年,美国政府曾74次达到债务上限,平均每年1.48次。

      虽然谁都知道这种债务上限是个随时都可以拔掉的篱笆,但自从1917年美国制定了债务上限的法律,美国政府花钱总算有了个比较清楚的界限,至少在没有取得国会同意时不能乱冲动。同时白宫还有必要讲明花钱冲动是多么有必要。尽管有时这类理由看上去无比无聊,甚至吓人。

      因为职责所在,财长和总统此刻对债务上限压力的忧心忡忡。他们说假如不提高美国债上限,那美国政府将推迟乃至停止军人津贴、社会保障和医疗补助、债务利息以及失业金的发放。面临即将到来的国债上限的压力,联邦政府其实已在调整一些有关社会福利的投资了,比如暂时中止对某些联邦养老金计划的投资。但这些不得已的紧急措施,无法阻挡到了8月2日国会再不批准提高债务上限,美国政府不仅没有钱可花,还会有更为严重的结果出现——那就是信用危机,国债违约。

      美国的国债违约,这应是债务上限最为本质的问题。这是比所有福利都发不了还更为糟糕的结果,也是最让华尔街发怵的。因为大宗的美国国债交易都是那里完成的。因此之故,华尔街人士早在4月就强烈要求国会与奥巴马政府早日达成提高公共债务上限的协议。

      这些华尔街人士后面站着美国的国债大型投资机构,如摩根大通、美国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Pimco、RBS、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等等。这些机构的董事长、CEO不仅是商业界的首脑,还有美国财政部贷款顾问委员会委员,可以说这个委员会是华尔街国债经销商利益代表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要求美国政府和国会达成提高债务上限的理由有六条,没有一条涉及社会福利,但每一条都是致命的,都是必须提高债务上限的“小李飞刀”。

      比如美国债违约,首先海外投资者长期可能减少购买美国国债,甚至当下就减持;其次,评级机构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标准普尔已这么干了,虽然是有保留的);第三,货币市场基金可能出现挤兑潮,而这些基金是美国债得以流通的根本,也是这些投资机构投资美国债的获利之源。

      后面三点,都是对市场波动及其趋势的描述,糟糕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比如四万亿规模的国债融资市场受到干扰;再如借贷成本上升和信用萎缩冲击经济增长;又如市场参与者可能在实际违约发生前行动,从而扭曲货币市场利率。这些市场可能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是这些大型机构最不愿意见到的。

      其实,一场美国债不能违约,必须发行更多美国债的大型路演早就开始了。发行主体为美国政府,而承销商是华尔街,他们才是经销美国债这个金融产品的商业获利者。遍布全球各地的美债投资人,不知道是否意识到这其中的奥秘?那就是只讲利益的华尔街,总会在美国政府花钱冲动里盈利!总有花钱冲动的美国政府,也总是在花钱过程中让华尔街大亨们把钱赚了。利益如此一致,简直天衣无缝。

      (作者系独立财经观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