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调查·产业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五大因素导致当前消费价格信号失真
  • 通胀压力仍较大 央行将保持适宜货币条件
  • 疏通险企补血机制 保监会再调次级债募集门槛
  • 赛轮股份IPO通过 井泰石油被否
  • 首季非现金支付业务稳步增长
  • 三峡库区与长江中下游
    水利、环保投入力度有望加大
  • 压力测试显示:中国银行业缓释风险能力较强
  • 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
    换届完成
  • 沪深300行业分层
    等权重指数将发布
  • 李东荣:
    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 险企资本保证金监管拟出新规
  •  
    2011年5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五大因素导致当前消费价格信号失真
    通胀压力仍较大 央行将保持适宜货币条件
    疏通险企补血机制 保监会再调次级债募集门槛
    赛轮股份IPO通过 井泰石油被否
    首季非现金支付业务稳步增长
    三峡库区与长江中下游
    水利、环保投入力度有望加大
    压力测试显示:中国银行业缓释风险能力较强
    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
    换届完成
    沪深300行业分层
    等权重指数将发布
    李东荣:
    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险企资本保证金监管拟出新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五大因素导致当前消费价格信号失真
    2011-05-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作者 亚夫
      □作者 亚夫
      作者系
      本报首席编辑

      鹏华基金邀您关注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了“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5月上旬,约有近六成食品价格与4月末相比有所上涨,三成价格与4月末相比略有下降。但总体上,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上涨范围较上月末有所扩大,且部分蔬菜价格也已止跌回升。

      有分析人士据此很快做出了解读,认为由于食品在CPI中占主导地位,食品价格上涨,预示着5月和6月的CPI还会攀升,预计6月份CPI将超过5.5%并达到年内高点。由于CPI高企,意味着未来3个月内央行将加息一到二次,幅度约50个基点。

      这样的分析,从学理上看并没有什么错。因为,根据教科书的解释,通胀主要是一种货币现象。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主导了CPI的攀升,CPI的居高不下又跟货币因素有关。因此,要解决物价上涨问题,只有从货币下手,通过加息来提高市场的资金成本,以减少资金太多对商品的追逐。

      类似的 “看图说话”真是太多了。每个月只要有经济数据出来,就有一批分析人士会根据媒体要求做出大同小异的解释。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虽然说,有些分析师们常常会摆出模型或拿出图表来解释一番,但实际情况远比这种简单的分析复杂。

      从目前情况看,至少有五大因素导致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信号失真,这五大因素分别为供求失调、市场扭曲、政策干预、信息误读和货币扰动。如果按照对价格信号影响力大小排序,排在最前面的要数市场的扭曲和政策的干预。在“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的双重作用下,价格信号很难真实。

      首先看市场扭曲的影响。最近两个月发生的“菜贱伤农”事件更值得关注。一方面,农民的菜烂在地里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城里的人却没有看到蔬菜丰收带来的好处,依旧吃着贵了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高价菜。现在,由于特殊的管理体制造成的线性垄断,无论是消费品还是投资品市场,都存在着严重的非公平竞争所衍生的价格扭曲问题。

      其次看政策干预的影响。政策干预可以说“无处不在”,但结果怎样呢?很多时候,固然有快速止痛的效果,但最终效果往往是不乐观的。比如,为了缓解“菜贱伤农”的矛盾,一些地方不仅动员了各大机关部门一次性买进大批蔬菜,而且还摊派给每个员工。这里,是不是动用了财政的钱?未见报道。但如此做法,显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蔬菜供求与价格的矛盾。

      再次看信息误读的影响。所谓信息误读或误导主要表现为信息的不对称传播,使得与经济信息有关的各利益相关方没有受到公平对待,一些当事人的利益受到了无形的侵蚀。现在,有两个问题特别明显:一是信息传播的不完整和不对称;二是信息发布的混乱,一些机构发布的信息,不仅取样可疑,而且来源也可疑,最终造成了误读和误传,伤害了公众的利益。

      再次看货币扰动的影响。货币供给本来主要是通过数量和价格来影响整个经济运行,影响市场的冷热。近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货币管理当局面临的压力很大,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如何拿捏分寸,难度也很高。因此,央行的一些做法总是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如果分析人士放大对货币因素的解释,反而会造成不良的预期。

      另外,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供求关系失调的影响。现在,从总体上来看,中国是产能过剩或供大于求,这主要是指工业品。但就农产品方面来看,有一部分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这对农民来说本来是件好事,因为可以逐步提高价格来增加农民的收入。但实际情况是,农民和市民根本就没有话语权,相反中间环节却控制了大部分蔬菜水果和其他副食品价格的定价权,导致市场难以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

      把这五大因素排列在这里,可以发现,货币因素只是影响经济基本面的因素之一,如果看到了食品涨价就只想到货币的问题,恐怕太简单了吧。那么,其他四个因素又怎样通过模型来演绎与推导呢?所以,考虑问题时,最好把“中国特色”四个字加进去,只有这样,才能看清事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