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前沿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T1:艺术资产
  • T2:艺术资产·新闻
  • T3:艺术资产·聚焦
  • T4:艺术资产·市场
  • T5:艺术资产·投资
  • T6:艺术资产·批评
  • T7:艺术资产·收藏
  • T8:艺术资产·大家
  • 本周央行
    净投放670亿
  • 保监会就“人身险费率
    条款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 准备金缴款完毕 资金面不松反紧
  • 无惧宽松政策收尾 资金重回美市政债基
  • 市场动态
  • 下周解禁市值环比缩水7成
  • “强势”遭弱化 大企业遭遇信贷紧张之痛
  • 上海银监局:
    沪房贷增速持续减缓
  •  
    2011年5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本周央行
    净投放670亿
    保监会就“人身险费率
    条款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准备金缴款完毕 资金面不松反紧
    无惧宽松政策收尾 资金重回美市政债基
    市场动态
    下周解禁市值环比缩水7成
    “强势”遭弱化 大企业遭遇信贷紧张之痛
    上海银监局:
    沪房贷增速持续减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强势”遭弱化 大企业遭遇信贷紧张之痛
    2011-05-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鹏峰 ○编辑 于勇

      “强势”遭弱化

      大企业遭遇信贷紧张之痛

      ⊙记者 周鹏峰 ○编辑 于勇

      

      信贷紧张的局面冲击的并不仅有中小企业,大企业可能更能体会到由松到紧的“阵痛”,这事关他们惯有的“强势”被削弱,也关乎他们的经营模式,尽管他们可以选择的融资路径更多。

      “就我们得到的反馈来看,大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某股份制银行分行行长告诉记者,受影响更深的并不是市场认为的中小企业。

      在信贷相对宽裕的年份,各个银行都抢着给强势的大企业提供巨额授信,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得到的授信动辄便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或几百亿,但今年,这些大型企业集团能拿到贷款便已不易,得到银行利率优惠的幅度也在变小,或者被取消,甚至被要求上浮。

      “这些大企业过去得到的定价很低,现在定价高了,比如我们可能要求利率上浮10%,还要收一定的财务顾问费,但这些他们都很难接受。”一国有银行某支行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大企业之所以相对难以适应现在的局面并非市场行为带来的结果,而是其自身的经营模式。

      过去大型企业,比如央企习惯靠着优惠的金融资源做业务,大型国有企业得到的“廉价信贷”也曾被个别国家相关方解读为双方贸易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见,融资环境的“恶化”,对大型企业经营模式和盈利能力都将带来一定挑战。因此,原本抱着“多贷点就多贷点”心态的大型企业现在也开始认真地考虑融资成本,依需求而定,即便如此,大型企业在融资问题上仍有很强的心理落差。

      “他们有贷款需求,我们会报方案,利率要上浮,但至于他们是不是接受我们不太在乎,我不主动找他们。”上述国有银行人士如此描述银行的强势局面。

      大型企业通常是银行追逐的优质客户,但在信贷环境紧张的情况下,很多银行不再以贷款规模的增幅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转而重点考核盈利能力,这是银行信贷人员在大企业面前变得相对强势的主要原因。

      相对而言,得到监管层、媒体及学者更多的同情与舆论倾斜的中小企业更能适应这一局面,尽管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

      “现在我们这里中小贷款利率基本要上浮30%-40%,加上担保公司收的大概5%左右的担保费,一些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可能得到年14%左右。”

      这一贷款成本相比大型企业可能高出了一倍,但中小企业依然乐意承受,因为他们可选的融资渠道不多,如果没有银行贷款,可供他们选择的便可能只剩成本高企的民间借贷。

      大、小企业对融资环境变化的承受能力差异,类似从富到穷与习惯贫穷两者之间所带来的适应差异。更何况现在银行也意识到大型企业带来的收益并不如所愿,转而乐于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虽然这还未成为大趋势。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大型企业相对还是得到了更多的金融服务,比如对一些大型优质企业,银行会打包提供多种融资方案,包括贷款,或者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等多种选择,资质相对要差的中小企业则相对难得到类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