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建言紧抓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
⊙记者 唐真龙 ○见习编辑 田野
在每届陆家嘴论坛上,有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相关话题都是“重头戏”。在此次陆家嘴论坛上,来自金融界的巨头和政府高层再次对这一话题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其中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最引人关注的焦点话题,这两个问题也被视为能否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的核心问题。
尽快推国际板 可在上海先行推港股直通车
对于下一阶段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指出,在这两三年之内,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要有实质性的突破,否则2020年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是非常难的。戴相龙认为,这并不是抢时间,而是由于目前有很好的机遇,必须要把握好。
戴相龙认为,下一阶段,上海应该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两个方面有所突破。对于资本项目开放,目前有些观点认为时机仍然不够成熟。对此,戴相龙并不赞同,他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贸易占世界的1/10,中国的外汇储备占世界1/3,中国是最大金融债权国,如果再不扩大资本项目可兑换,可能是受害无穷,结果是长期的通货膨胀,巨大的金融调控资本,甚至于造成资产的缩水等。
对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措施,戴相龙建议首先要扩大合格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金额;第二要尽快推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际板。此外,他还建议在上海先进行港股直通车试点,通过这些改革,来促进人民币的可自由兑现。
在上海组建几家总资产超过一万亿美元的集团公司
交行董事长胡怀邦认为,应该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对金融机构的开放要同时考虑请进来和走出去。一是积极为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总部在上海落户;二是利用多种形式吸引国际资本;三是鼓励在沪的金融机构提高跨境金融服务领力。四是强化开放原则,一方面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拓展业务,也要争取外国对中国金融机构的对等开放,这样以促进中资金融机构在海外市场的发展。
对于金融市场的开放,胡怀邦认为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加快在上海A股推出国际板;二是继续扩大债券市场开放度,比如加快熊猫债券的发展;三是推进银行业同业拆借市场开放;四是推出银行业外汇市场的开放。
除了在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有所突破之外,戴相龙还认为,上海应该在金融机构方面有所突破。现在上海已经成为各类金融产品的交易中心,但是金融监管机构还在北京。戴相龙认为要扩大上海金融监管局的权限,此外还要促进大型金融机构在上海成立上海总部。他建议通过市场运作和政府的帮助,在上海组建几家总资产超过一万亿美元的集团公司。以后应该吸收外国大型集团的总部,或者说地区总部到上海。
戴相龙还认为应该在金融服务体系上有突破。主要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应该有一些特别的政策,在把上海变成金融中心的组织推进体系上要有突破。首先应该有一个国家级的领导小组;第二要有一个经过国务院批准的、分年度的工作计划;第三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能起作用的部际协调小组进行协调。另外,还要有一个公平公正、有权威的咨询机构。
紧随利率汇率改革 加强金融创新
对于上述这些建议,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表示认同。他认为在今后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面临着非常大机遇。“十二五”期间,金融市场中的金融体系、金融结构,尤其是投融资结构的完善,为金融市场体系的健全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
屠光绍透露,最近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都在考虑在上海建立第二总部。商业银行伴随着转型的过程,必然需要在传统的信贷业务之外,寻找新的增长点和转型,必然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经营和管理。上海作为市场体系最为健全的地方,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随着其转型把面向市场的机构重点和业务重点放到上海来。
屠光绍指出,随着经济发展调结构和转方式的重大机遇,必然会为金融市场的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此外,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必然会为金融市场功能的拓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所以随着利率和汇率在“十二五”期间有重大改革推进,上海金融市场的能量和空间、功能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过程中,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必然会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提供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