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公司巡礼
  • 13:开市大吉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路演回放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观察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访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对话
  • A16:基金·人物
  • 工银瑞信:稳健以致远
  •  
    2011年5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15版:基金·对话 上一版  下一版
     
     
     
       | A15版:基金·对话
    工银瑞信:稳健以致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工银瑞信:稳健以致远
    2011-05-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涂艳
      杜海涛
      江明波
      欧阳凯

    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获奖公司系列专访

      持续稳健的收益知易行难,而对投资者而言却正是一份踏实的期望。在与银行的类保本理财产品竞争中,基金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并没有赢得人心。

      在工银瑞信的团队心中,行业近年来不增反降的规模现状或许正需要从最贴近稳健类客户需求的债券基金中寻找突破口。

      在投研模式的不断优化、管理体系的日渐完善和精英人才的磨砺配合过程中,工银瑞信的固定收益团队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正在继续优化,公司债券基金管理规模居行业第二,旗下债券基金表现均位居同类基金前列。今日,我们探访该团队的几位核心人物,与之分享公司债券投资的心经。

    ⊙本报记者 涂艳

      杜海涛:债券投资需要更纯粹

      基金周刊:您拥有十几年的债券投资管理经验,这些年来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杜海涛:从行业发展来看,我国基金业经历了高速发展和膨胀的时期,但众所周知最高3万亿的规模是在2007年的大牛市后铸就的。然而我们一旦与银行30亿元的存款规模相比,基金行业曾经的鼎盛时期却仅有其十分之一。

      我常在思考其原因,多年来银行的信誉正是客户青睐其类保本理财产品的原因。对于很多人而言,跑赢银行定期存款的“绝对回报”具备相当的吸引力,而持续稳健的债券基金回报率是可以高于类似的理财产品。行业在低谷期时,管理规模的突破口或许就在更加纯粹做绝对收益的债券型基金身上。

      基金周刊:工银瑞信的固定收益团队情况如何?有何特色?

      杜海涛:公司为旗下债券基金组建了一支包括6位基金经理、4位研究员、3位交易员在内的13人固定收益团队,团队人员构成基本上囊括了证券市场主力机构的背景,包括银行、券商、基金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等,我们希望借此吸收不同从业背景的人看问题的视角。

      同时,我们实行全员研究模式,要求每位基金经理参与研究,同时把基金经理按特长与兴趣分为5个投资小组,以达到基金经理纵横交错的投研体系。同时实现各类属市场专人覆盖,基金经理侧重资产配置、各类属市场相对机会的把握,研究员侧重某一类属市场的研究,在深入、透彻研究基础上展开投资决策,更能经得起市场检验,为持续获得良好投资业绩提供保障。

      另外,对于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投资,我们坚持专业化分工,二级债基配备股票和债券两位基金经理,借助公司的投研平台和决策体系,各自发挥特长,不让债券基金经理为股票投资分心。

      基金周刊:您如何看待未来债基的发展空间,未来债券基金的投资品种和范围需要哪些扩展?

      杜海涛:首先我很看好纯债产品的未来前景,因为其波动率非常小,符合需要绝对回报的稳健投资者的收益预期。未来基金产品肯定会朝着越来越分工明确的方向发展,单一产品的特征会更加明确。同时,随着近年来公司债加速扩容,也给债券投资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随着未来投资范围和工具的创新,相信债券投资基金的空间将更广阔。

      江明波:安全性第一

      基金周刊:您除了是信用添利的基金经理之外,还担任专户投资部固定收益总监,请问您个人的投资理念是什么?有什么原则?

      江明波:个人认为,如果我每年能找到一类资产,它每年能提供比较确定性的回报,10%或者10%以上,对整个组合而言,他已经是一个绝佳的投资标的。

      目前工银瑞信旗下专户和年金规模接近200亿元,而我们旗下的专户一对多产品也大多属于债券型产品。由于专户理财追求绝对收益,即在首先把握安全性的同时追求给客户带来稳健持续的绝对回报,所以我们要求在投资者中首先做好安全垫,其后才是追求回报,我们始终认为控制下行风险是保证整体收益的首要环节。

      基金周刊:您对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判断?

      江明波:4月份PMI数据显示,各项生产性、需求性指标的环比都显著低于历史环比均值,随着需求的回落,将迎来新的一轮去库存。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的数据显示,国内需求回落的幅度更为明显,显示从去年10月份开始的紧缩政策已经开始作用于实体经济。

      总体判断,对于今年经济的支撑因素仍然存在;但是当前“通胀、结构转型以及增长”的多目标平衡过程中,通胀是考虑的首要因素。过去一段时间的强力紧缩直接到期1、2季度增长可能会低于我们的预期;3、4季度的经济反弹应该是在紧缩政策松动之后。

      基金周刊:通胀是目前最大的忧虑所在,对此您怎么看待年内的货币政策走向?

      江明波:短期内货币政策的基调仍然以紧缩为主,但是我们认为在内外需走弱、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国内经济面临去库存压力的情况下,紧缩政策继续加码的可能性较低。4月新增外汇占款额仍有望保持4000亿元左右的水平,不排除5月份继续上调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但是由于美元反弹,可能使外汇占款降低,加上公开市场到期量较小,准备金率继续上调的必要性进一步减弱。

      基金周刊:目前如何在权益类资产和债券投资中权衡?

      江明波:我们认为,目前的投资价值排序应该是企业债>股票>国债,二季度经济环境将呈现经济增长小幅回落、通胀高企且政策紧缩节奏较快的情形,而高盈利增长且低估值的股票、票息较高且中短期的信用债将成为资本市场中具备相对确定性收益的品种。

      从短周期来看,目前处于需求放缓与通胀高企阶段,而下一阶段通胀有望高位回落,如果基本面正如预期变化,那么下半年流动性缓解与利率水平下降的可能性存在,进而债市和股市将先后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对于债券基金,二季度我们的整体策略是加久期、加杠杆,而到下半年时逐渐增加权益类配置。

      欧阳凯:把握信用债投资机会

      基金周刊:您认为支持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是否还存在?

      欧阳凯:目前市场有一种讨论,即由设备投资周期导致新经济周期的启动以及政治周期因素的叠加效果是否还存在?我们认为上述因素还是成立的,但目前国内各种方面的不稳定因素迫使所有核心政策的焦点必须集中于通胀。通胀如不见顶调控政策绝不会轻易放松,因此当前可能需要警惕政策叠加风险,会超预期的抑制新设备投资周期的启动。直至看到CPI见顶或者经济减速明显后,政策可能会有所松动或局部松动。

      日本灾后重建的拉动同样会拉动我们的外需,而且从目前来看日本重建可能会直接导致日元回流本国,因为导致大宗商品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集中快速下跌,这对于中长期经济复苏还是好的。

      基金周刊:您对金融债、央票和国债等利率产品及企业债等信用类产品的配置思路是什么?

      欧阳凯:由于利率产品下降空间有限,信用产品的持有期收益率大幅优于利率产品,总体感觉利率产品缺乏系统性行情机会。

      信用债的收益率仍处于历史高点,已经大幅超越历史均值,距离历史高点只有40BP;收益率上升空间非常有限。5年期AAA、AA+、AA中票可抵御收益率上升50-70BP,安全边际高。所以信用债仍处于价值投资区域,二季度仍是买入信用债的好时机。

      基金周刊:年内对待新股申购的态度几何?

      欧阳凯:今年以来包括主板市场在内的新股大面积破发,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新股定价高,且创业板和中小板业绩大幅度低于预期。由于去年以来新股制度改革,我们结合大的市场环境及对个股审慎投资的原则,谨慎参与IPO。如果判断未来3个月市场情况确定性机会较高,我们会借助公司的投研平台和新股投资小组,可基于基本面研究积极报价和申购;同时规避基本面差、业绩增长水分大的公司。

      ■公司简介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由国有商业银行直接发起设立并控股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司目前共有员工176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硕士以上学历,近半数具有海外工作和学习经历。

      成立五年来,公司以长期良好的业绩和全面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各项业务快速发展。公司拥有共同基金、QDII、企业年金、特定资产管理、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等多项业务资格,是业内具有“全资格”的12家基金公司之一,也是唯一具备“全资格”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截至2010年底,公司为近400万共同基金客户和逾1000个年金、专户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旗下拥有15只共同基金和多个年金、专户组合,资产管理规模近900亿元。在上海证券报举办的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评选中,工银瑞信基金被评为“金基金·债券投资回报公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