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公司巡礼
  • 13:开市大吉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路演回放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观察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访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对话
  • A16:基金·人物
  • 不放量 不加仓
  • 上下两难 延续整理
  •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的个股
  • 定性定量和趋势
  • 股金在线频道周末荐股
  • 沪市RSI背离信号得到确认
  • 新法案对多晶硅企业影响有限
  •  
    2011年5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13版:开市大吉 上一版  下一版
     
     
     
       | 13版:开市大吉
    不放量 不加仓
    上下两难 延续整理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的个股
    定性定量和趋势
    股金在线频道周末荐股
    沪市RSI背离信号得到确认
    新法案对多晶硅企业影响有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定性定量和趋势
    2011-05-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潘伟君

      ⊙潘伟君

      

      用来研判市场的因素很多,比如汇率、利率、货币政策、GDP、CPI、 IPO、三板市场、国际版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市场,然而有时候也不一定。比如加息,实际上对应每次加息周期市场上涨和下跌的事情都发生过。为什么会出现偏差呢?

      我们注意到这些因素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持续性。如果不具有持续性就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比如加息只是加一次的话就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再比如CPI的上涨要连续多个月形成了通胀周期才会影响市场。

      如果这些因素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那么市场一定也已经开始反映出这种影响,因此这些因素是否还会继续影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里就有一个量的问题。

      量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比如现在上证指数是2858点,中国经济正处于通胀周期中,那么对应这个通胀周期上证指数应该低到什么点位?甚至我们能否研究出CPI与上证指数的关系方程式?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只是进行定性的讨论,只是在喋喋不休的讨论有还有没有影响,但并没有将这个影响进行量化,这个讨论其实是有些不着边际的。

      那么定性分析有用吗?肯定有用,因为它是定量分析的前提,不过当我们根本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的时候这个前提就显得没有必要了。

      其实这些因素的定性分析结论早就已经盖棺定论了,比如“汇率上升对出口企业有负面影响”这种定性结论现在就是连没有文化的老太太都知道。因此我们要反思,是否还有必要纠缠于这些结论明显但对于市场分析没有意义的问题,是否应该转换思路把宝贵的时间更多的用在更为实用的市场分析上面。

      我们都承认,市场定位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它是可以通过PE进行量化的,所以研判市场就变成了研判PE。而上市公司的业绩又与GDP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又可以通过GDP来推算PE。尽管GDP的增速是不确定的,但政府会进行调控,我们并不需要去考虑政府如何进行调控而只需要知道这个目标就可以了。

      这样我们研判的量化过程就是:GDP→PE→上证指数。

      今年政府对于GDP增速的调控目标为8%,一季度实际为9.7%,因此调控目标可能过于保守。去年GDP增速为10.3%,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超过三成,所以我们取GDP两倍的增速即16%作为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速仍然是相当保守的,更何况今年GDP的增速很有可能超过8%。

      目前上证指数对应的静态PE为17倍,根据上市公司业绩增长16%计算则11年动态PE为14.65倍,实际上可能更低。

      再看PE。参考海外市场和中国市场的历史以及存款利率,目前14.65倍至少不是一个被高估的PE。以分红回报进行测算,假设上市公司将净利润中的50%用于分红,再减去20%的所得税,这样14.65的PE已经相当于3.28%(0.5*0.8/14.65)的年回报率,高于现在银行一年期3.25%利率。

      以上定量分析表明,尽管目前市场被多种不利因素所困扰,但其11年动态PE已经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

      那目前的市场是不是底部呢?以上我们只是进行了市场的中长期研判,分析的重点是2011年的预期PE,而目前离这一业绩的兑现时点还有近半年的时间,因此我们还无法断定。

      实际上影响市场中短期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仍然是心理因素,本栏也已经讨论过,就是“涨多了要跌,跌多了要涨”的心理因素,它推动市场形成了中短期波段,而通过本栏前期提到的一些趋势研判的方法我们是能够把握市场波动的。一旦这些趋势转换为上涨那么上证指数的底部就会被确认,毕竟离今年业绩兑现的时间在逐步缩短。

      有关趋势还要补充一点,市场除了上涨和下跌两种运行方式外还有第三种被称为盘整的运行方式。有时候会以盘代涨或跌,用盘整代替上涨趋势表明市场较弱,未来继续下跌的可能性较大。用盘整代替下跌趋势表明市场较强,未来继续上涨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