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公司巡礼
  • 13:开市大吉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路演回放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观察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访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对话
  • A16:基金·人物
  • “跛足”的跨境贸易结算
  • 通胀:上海国金中心建设最大考验
  • 国际板关键还是顶层制度设计
  • IMF“陋习”:男上司常“揩油”女下属
  • 外论一瞥
  • 九年之后才道歉
  •  
    2011年5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跛足”的跨境贸易结算
    通胀:上海国金中心建设最大考验
    国际板关键还是顶层制度设计
    IMF“陋习”:男上司常“揩油”女下属
    外论一瞥
    九年之后才道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跛足”的跨境贸易结算
    2011-05-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 明

      ——我看人民币国际化系列之三

      张 明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自2009年7月2日试点以来,进展显著。尤其去年6月国务院宣布扩大试点范围,接着央行与香港金管局签订《补充合作备忘录》之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直线上升。2009年三季度至2010年二季度,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仅为706亿元,去年下半年飙升至4678亿元,今年首季进一步激增至3603亿元。

      用人民币结算,对中国企业无疑具有很强吸引力,因为减少了外汇风险头寸暴露。以前,国际汇率波动会造成出口企业销售收入下降或进口企业进口成本上升,使得这些企业的经营活动面临外汇风险的冲击。为规避进出口环节面临的汇率风险,中国企业不得不在远期市场上去对冲,但对冲操作是有成本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帮助企业规避了汇率风险,自然也就使企业节约了对冲成本。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还可以帮助出口企业免去出口售汇环节,帮助进口企业免去进口购汇环节,这又让企业节约了兑换成本。中国企业大量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定价与结算,那么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定价权将有所增强。毕竟,中国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更为熟悉。

      然而,现实远比理论复杂。笔者在对广东省某地中小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尽管中国企业愿意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但很多外国贸易伙伴对人民币并不热衷。主要原因是,第一,受制度惯性与网络外部性的影响,既然中外双方在多年以来都熟悉了采用美元计价结算以及在美元远期汇率市场上套期保值,换用一种全新的货币意味着痛苦的调整过程及其成本;第二,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还相当有限,对除香港企业之外的其他境外企业而言,无论是获得人民币贸易信贷,还是用富余的人民币投资,都面临着较大障碍。由于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权与定价权普遍不强(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一旦外方没有兴趣用人民币交易,那么中方也很难单方面推动了。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过去一段时间人民币跨境贸易额还在直线上升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分析当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具体分布。目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主要用于货物贸易出口、货物贸易进口以及服务贸易与其他经常项目三个方面。据笔者的计算,去年首季至今年首季,上述三方面人民币结算额占人民币结算总额的比重分别约为8%、80%与12%。换句话说,在迄今为止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中,有80%是中国进口企业用人民币支付,中国出口企业出口货物收到人民币的比重不到10%。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跛足”国际化。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呈现出“跛足”特征,笔者以为,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市场上存在人民币将会持续升值的单边预期。在这种预期的驱使下,外国企业愿意成为人民币的资产方(即对中国出口收到人民币)从而享受人民币升值收益,但没有多少企业愿意成为人民币的负债方(即举借人民币贸易信贷用以支付来自中国的进口),因为这样会承担人民币升值的债务成本。

      当然,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跛足”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离岸市场上的人民币存量依然有限(截至2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刚超过4000亿),外国进口企业要获得人民币融资还比较困难。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初期,存在中国通过贸易逆差输出人民币的必要性。不过相比较而言,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人民币用于进口支付的比重远高于出口收到人民币的比重,这产生了中国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后果,即外汇储备加速上升。试想,目前中国企业出口收到的依然是美元,但进口却越来越多地用人民币来支付,这意味着外汇储备用于支付进口的传统职能被逐渐削弱,从而自然会导致外汇储备加快累积。考虑到降低对美元的依赖、抑制外汇储备继续增长是中国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迄今为止“跛足”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推进却加剧了外汇储备的累积,这无疑显得有些吊诡。例如,今年首季中国新增外汇储备1974亿美元。同期人民币货物贸易出口与进口结算额分别为202与2854亿元,以市场汇率折算,“跛足”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使得外汇储备多增长了大约400亿美元。

      要改变上述“跛足”格局,就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特别是降低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让人民币汇率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场供求决定,而扩大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日均波动区间尤为关键。

      在近来发展较快的服务贸易人民币出口结算领域,笔者听到了一个尚未被证实的套利故事。在内地人民币基准贷款利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对在内地与香港两地经营的关联企业而言,其香港公司可以在香港商业银行申请低利率港币贷款,然后以服务贸易进口为由向香港商业银行申请兑换人民币,之后通过服务贸易进口渠道将人民币转移给内地关联企业使用。毫无疑问,这种类型的“人民币国际化”,并非中国政府想看到的。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