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碧君 ○编辑 朱绍勇
去年下半年以来,高铁概念股一骑绝尘,东方通信,浙大网新、株冶集团等个股更是大爆冷门,这一切的发掘者是谁?方正证券研究所迅速占领投资者的视线。
从公募基金得到的信息显示,在今年一季度的买方评价中,方正证券研究所在业内一些排名前列的基金公司的评价中已经取得数一数二的成绩。
大黑马
今年以来,不少券商开始大手笔打造或者扩张研究部门,申万、中信等研究所先行者仍然在加强其研究业务,并不看重研究所卖方研究职能的券商也开始倾其全力向卖方研究倾斜。
在网点全面开花,佣金战烽烟四起的新形势下,券商传统依赖通道的盈利模式已愈行愈窄,转向全面经营客户资产成为各个券商的新出路。
券商管理者思路开始变化,研究所也暗流涌动。
大佬地位依旧,但另外一股力量慢慢搅动着行业格局,一些研究所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方正证券就是案例之一,去年以来,买方机构给予方正证券研究所的研究能力评价很高。
2010年初,方正证券将研究所的重建作为战略任务提出,之后正式介入卖方服务,当年7月,方正证券请来泰达宏利基金公司专户投资部总经理尹哲作为研究所所长。
尹哲在投资界深有造诣,2000年进入湘财证券研究所任行业研究部总经理,四年后成为恒泰证券总裁助理,再之后成为泰达荷银(泰达宏利前身)基金专户理财投资部总经理。
也正是由于拥有如此经历,尹哲深谙券商研究所生存之道,也明白买方对于研究所卖方服务的真正需求所在,尹哲深知作为刚开始进入卖方市场的研究所,拼规模或许并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在研究思路创新、研究员的选择、区域禀赋优势的发挥、重点行业的覆盖、个股的推荐等各方面都做出自己的特色。
尹哲的理念带给了研究所焕然一新的面貌,很短时间内,尹哲身边就聚集了一大批在各自行业领域已有多年经验或在资本市场奋斗多年的行业研究员,也正是这个团队将高铁专题做至业内前列,并成功挖掘东方通信,浙大网新、株冶集团等原本甚少机构关注的黑马股。
在买方机构看来,方正证券研究所的胜出也确实在于其“特色”与先于同行的眼光,今年春节前后,市场仍然集体看空,方正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汤云飞已敏锐捕捉到2月份至4月份的一段行情。3月初汤云飞发布报告《紧扣全球复苏中坚阶段特征 重仓资本品和资源品》,其给出的投资建议与之后的市场走势不谋而合……
1988年成立的方正证券是中西部最大的证券公司,2002年方正集团收购浙江证券并更名为方正证券,2006年方正证券又联合集团注资收购泰阳证券。其自身强大的背景,再加上在湖南和浙江无人能及的地缘优势,研究所将湘浙上市公司作为自己突破的重点,最终,“湘股”、“浙股”也成为方正证券研究所的招牌产品之一。
再次革命
相对于现在券商研究所的一片火热,几年前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一些券商几次撤掉自己的研究部门,或将研究部门降为公司二级部门,国元证券曾经先于同行撤掉研究所,方正证券对于自己的研究部门也几次调整,并曾将之降为公司的二级部门。
在尹哲看来,目前不少券商研究所仍然深陷困境是因为一些研究所对自身定位仍然没有清晰。
最初,券商研究所的主要职能是对公司提供内部服务,其本身并不具备盈利能力,相对于经纪业务等部门每年都为公司贡献丰厚的利润,研究所被视为需要倒贴的部门。
现在券商投行业务已经在经纪业务之外打出一片天地,很多券商管理者认为研究所同样需要肩负更重要的职能,在奋战投行业务之后,这可谓是券商的再次革命,
券商对研究所的重视也正是因为目前的行业变化,2010年券商净利润总量依旧可观,但总体盈利能力已经在下降。2011年,经纪业务困境依然没有走出困境。
但值得欣喜的是,券商研究所的盈利能力已经大有提高。2010年基金年报数据统计,全年93家券商共从60家基金公司中分得62.41亿元的佣金收入。
尹哲介绍,券商研究所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确定,目前提供卖方服务的券商研究所,收入中最主要来源就是由其提供的研究报告、路演等服务换来的机构投资者的佣金分仓,目前主要客户仍然是公募基金,但私募、QFII等领域非常值得期待,当然,公司内部客户更加不可放弃,从传统经纪业务走向全面经营客户资产,研究所的创收空间正在无限延伸。
除此之外,相比投行、自营等业务,研究所带给券商除了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外,更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研究所代表了一个券商的品牌,其对券商的隐形收益不可计数。
刀锋上的舞者
虽然光环依旧,但在舆论看来,券商研究所已经面临种种困扰。
高薪、过劳、内幕交易、不实研报等事件屡屡和券商研究人员放在一起,在分析师头上,就像被永远悬挂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今年元旦假期刚过,即有券商研究员“过劳死”事件曝出,对生命的透支已成为券商甚至整个投资业很难被改变的现状;合规问题更是屡屡见诸报端。
尹哲称在研究所的办公室,工作至凌晨的大有人在,即便不在办公室,大部分同事在家也要加班至深夜,研究所默认的分析师平均工作时间是13-14个小时。不过令券商感到压力更大的是在忙碌的工作中还要承受社会对于其高薪、合规等方面的质疑。分析师看似光鲜,但实则是刀锋上的舞者,现在“合规”、“客观”已经成为研究所每日必敲的警钟。
高门槛、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这就是分析师光鲜的背后。
也正是在这种种压力下,虽然待遇优厚,但分析师行业稳定性并不强,除了人员流动性较大外,行业也随时面临变局。
如今,整个行业已经开始有重新洗牌的迹象。
无论是券商研究业务还是经纪、投行和其他创新业务,为数不少的券商在竞争中都面临被淘汰或者从领先到落后的可能,这同时也闪现着巨大的机会。
现在,方正证券研究所的成功已经证明有这么一条路可以去选择,而在未来券商的市场格局中,需要的正是这种“独特”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