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公司巡礼
  • 4:财经海外
  • 5:焦点
  • 6:焦点
  • 7:产经新闻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美国经济警报再度拉响
  • 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最大风险
  • 破发:中国股市迈向成熟的标志
  • 你去美国上市?我去美国退市!
  • 企业订单、库存异常发出经济活力递减信号
  • 找出民众需求的最大公约数
  •  
    2011年5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观点·专栏
    美国经济警报再度拉响
    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最大风险
    破发:中国股市迈向成熟的标志
    你去美国上市?我去美国退市!
    企业订单、库存异常发出经济活力递减信号
    找出民众需求的最大公约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破发:中国股市迈向成熟的标志
    2011-05-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书怀

      ⊙张书怀

      

      进入2011年以来,新股上市首日破发一浪高过一浪。从目前可以获得的统计数据看,截至5月5日,今年以来共上市117只新股,首日破发45只,占38.46%,如果加上非首日破发,到5月5日收盘,共有79只新股低于发行价,占比为67.52%。

      破发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认为,破发是我国股市进步的标志,也是我国股市迈向成熟的表现。

      从沪深股市起步的那一天起,新股筹码就被市场看成是一种“福利”,谁拥有新股筹码,谁就能获得不菲的收益。原因是沪深股市早期新股一般按20倍市盈率定价,那时市场规模小,上市公司少,非流通股占比大,新股一上市就会大幅度地超越发行价。据统计,2000年到2008年735单IPO平均首日收益率约为125.04%。有人算过,如果全部申购一年上市的新股,其收益远远大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虽然收益从早先的30%多逐年降低,但到2007年仍有17%,2010年仍有10%。现在,随着新股连续大面积破发,新股是“福利”的观念开始动摇。

      破发将使巨量的打新资金各归各位。在新股是“福利”的背景下,打新股成为一种没有风险的盈利模式。每到新股发行,从各个渠道跑出来的资金就向一级市场汇拢,申购新股的资金不断地打破历史纪录。每次资金向一级市场的涌进和解冻后的退出,都造成相关市场融资利率的剧烈波动。而在这巨大的申购资金里不乏违规资金。而今,申购新股冻结的资金逐渐减少。4月23只新股发行,网上网下共冻结资金11059亿元,平均每只冻结451亿元,和过去的规模已不可同日而语。

      破发势必也将影响IPO政策的走向。新股的筹码20年来一直是市场争论、争夺的焦点,始终左右着IPO政策的制定。在打“新”资金中,市场最不欢迎的是平时从不入市,不持有股票,而一到新股发行就向一级市场伸手、获得的筹码一上市悉数获利抛出的资金。因为他们的作用只有一个,从股市中抽血。为了抑制这种现象,保护持股投资者的利益,2002年至2004年实行了按持股市值申购的方法。在申购新股中,还存在拥有大资金的机构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挤压,机构既可以通过询价获得网下配售,又可以利用资金优势网上申购,可两重获利,遭遇市场强烈反对。于是在2009年6月重启新股发行时规定,将网上网下申购对象分开,参与网下报价、申购、配售股票的配售对象均不再参与网上申购。为了限制大资金,对单个网上申购账户设定申购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数量的千分之一。这些都体现出新股向中小投资者倾斜。如果新股连连破发,这些政策将有可能变动。

      破发也有助于遏制新股发行的“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现象,还将催化投资者的投资理念,逼着投资人去认真研究新股的投资价值。

      但要说破发已成沪深股市的发行常态,新股申购已完全理性,那还为时过早。今年的新股破发和行情低迷有关。一旦股市走牛,新股不败的神话可能还会上演。所以,我认为教育投资者理性投资,不盲目打新、不盲目追新的工作应该继续;抑制新股“三高”的政策应抓紧研究出台;提高询价机构定价能力和定价责任的措施应该不断加强。

      我国新股发行最终应该达到这样一种态势:申购新股从总的来说有利但不是“福利”;发行主体、中介机构、投资者应充分博弈,各方能相互制约又能和谐共处;定价越来越体现差别化,不能研究新股投资价值的投资者从一级市场中退出。

      有报道统计,从2000年到2009年9月,美国、英国、日本新股上市首日平均破发率分别为18.64%、8.44%、19.82%。依我看,破发率过高和上市后收益率过高都是定价不合理的表现。只要坚持新股发行的高标准,对发行主体、中介机构、询价机构严要求,沪深股市的破发率总的来说应该会是较低的。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