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公司巡礼
  • 4:财经海外
  • 5:焦点
  • 6:焦点
  • 7:产经新闻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河南农村金融:
    服务三农与持续盈利的跷跷板
  •  
    2011年5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市场·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市场·调查
    河南农村金融:
    服务三农与持续盈利的跷跷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河南农村金融:
    服务三农与持续盈利的跷跷板
    2011-05-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陈俊岭  ○编辑 田野 颜剑

      ■中国农村金融现状调查之一

      编者按: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外部需求不确定性骤然增加。中国过往几十年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发展路径难以为继,发展模式向内转型势所必然。转型的焦点是如何提振消费,在城市区域竞争相对饱和的现状下,广大的农村区域就宛如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而启动农村市场,激活农村金融服务是关键。

      尽管我国已经形成了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但农民贷款难、金融机构收缩涉农业务在广大农村依然极为普遍。而中国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等等差异非常大,各地的情况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特殊性。中国农村金融到底存在哪些难题与机遇,值得关注与深思。

      为此,特选取全国数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区域,本报记者分赴实地采访调研,为读者带来最新的中国农村金融一线调查报道。

      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长期以来,被金融机构视为“鸡肋”的农村金融市场,正逐渐成为各家农村金融机构必争的“金矿”。

      在“中国农业第一大省”河南,除了传统农村金融主力军——农信社、农行、邮储银行外,包括村镇银行、农商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在内的新兴农村金融机构正把他们的触角伸向每一个乡镇角落。

      今年四、五月间,记者先后两次深入河南的乡镇、农村及城乡结合部,试图探寻中国农村金融的真实现状。

      尽管备受各界关注与呵护,农村金融之路依然“道长且阻”。

      ⊙记者 陈俊岭  ○编辑 田野 颜剑

      1 拼抢农村“千亿蛋糕”

      “小额信贷,有借有还”、“携手信用社、致富小康路”……行走在五月的河南乡间,随处可见当地金融机构打出的墙体广告。各个金融机构短兵相接的宣传攻势背后,拼抢的是一个近千亿的农村金融市场。

      数据显示,2010年,河南省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新增958.88亿元,增速和增量均高于该省平均贷款指标,且这一数字仍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

      面对这个近千亿的农村金融市场,各家农村金融机构正厉兵秣马,试图在其中“分一杯羹”。

      和全国其他省份的情况类似,在这份逐鹿农村金融市场的名单中,既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等主力军,也有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包括正在身兼政策性与商业性的农发行。

      作为农村金融的“后来者”,村镇银行希望以服务和理念上的创新,作为与农信社、农行等传统银行竞争的利器。

      “我们简化贷款程序,只要是符合政策的,保证让贷款人比栾川任何一家银行都先拿到钱,毕竟我们是独立法人,决策链条短,不用像其他银行那样层层审批。” 河南栾川民丰村镇银行行长樊志峰向记者如此分析“农村金融后来者”的优势。

      栾川民丰村镇银行是河南省在2008年6月成立的首家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尽管涉及的面多一些,服务的群体也杂一些,但相比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的城市金融而言,这是一块尚待进一步开发的金融市场。”对此,河南当地一位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其他农村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探索服务农村金融的工具与理念。例如河南农行在贷款发放环节,构建了多户联保、公职人员担保、龙头公司担保,担保公司担保等多种形式的贷款担保模式。

      而作为政策性银行的河南农发行,也开始积极尝试商业化运作,适应河南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不久前,在开封市西郊的一处开阔地段,双鱼粮油食品购销公司的新建产房投入生产。其中,农发行的及时贷款给这家公司解了燃眉之急。“由于粮食价格波动太强,如果不能及时贷款,很多机遇就会错过。”该公司总经理郭全成称。

      2004年7月,国务院发文允许农发行在切实做好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的基础上,开办粮棉油产业化等龙头企业贷款。业务范围的拓展,使身兼政策性和商业性的双重属性的农发行,得以参与到农村金融的市场竞争中。

      谈到农发行的竞争优势,农发行河南分行行长董富欣告诉记者,相比一般的商业银行,该行具备政策上的优势,如商业银行一般执行基准利率的上浮,而该行一般都是执行利率的下浮,而且资金到位也比较及时。

      在“千亿蛋糕”农村金融商机诱导下,昔日的金融服务“蛮荒地”,正成为各家农村金融机构纷争的“掘金地”。

      2 “覆盖面不足40%”

      “相比城市金融业务,河南农村金融业务的覆盖面远远不足。当地农村金融的覆盖率不足40%。”提到河南农村金融目前面临的问题,河南银监局局长李伏安告诉记者。

      农村金融覆盖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要看该省农村金融机构对以县为单位的行政地区覆盖面;另一方面,就某一被覆盖到的行政地区而言,农村金融机构有效覆盖的金融需求。前者属于显性的物理指标,可以从金融机构的设置数量轻易算出。而对于后者,则需要深入调研才能得出结论。

      自2008年6月栾川民丰村镇银行开业以来,截至目前,河南省已经有30多家村镇银行。尽管发展迅速,但距离银监会对该省设置的“新开100家”村镇银行目标仍相差甚远。

      根据银监会之前公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到2011年年末,河南省的村镇银行数量要达到100多家,总量仅居云南之后,排全国第二位,届时将实现村镇银行全省县域的全覆盖。

      如果以村镇银行的覆盖度算,目前其在河南省的覆盖面显然不足40%。那么,就栾川县而言,民丰村镇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否完全覆盖该地区的金融需求呢?

      答案是否定的。据樊志峰介绍,该行迄今为止贷出款项中,大部分流向了栾川县的工矿小企业和旅游、贸易等公司,以及经适房和廉租房项目,流向农户的并不多。

      事实上,栾川的这种情况在河南并非个案。

      在邮储银行河南分行的首个小额信贷业务试点——长垣魏庄营业部,该营业部信贷员徐静臣告诉记者,在该部日常所维护的逾500家客户中,大多数是当地的加工户和小商户,以及在县城买房的当地居民,而单纯的种植户和养殖户的比重则很少。

      记者从长垣新区从事养鸡业的农户杨祥远处了解到,他从当地邮储银行申请了一笔5万元的小额贷款。不过,这距他投资所需要的几十万元还差很多,“养鸡业前期投资比较大,要是能再多贷点就好了!”

      尽管授信额度还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但杨祥远无疑是幸运的,而在那些尚没有被小额信贷和村镇银行覆盖到的大部分地区,能从金融机构获得小额贷款显得“遥不可及”。

      徐静臣告诉记者,在他所在的营业部成立以前,魏庄的小额信贷业务基本是空白点,因为当地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只盯着5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即便现在,魏庄还有很多小额金融需求仍无从满足。

      “有营业执照的可以贷款10万元,要想获得更多的贷款,则必须要以城里的房产作抵押。农民虽然有土地和宅基地,但由于其产权属于集体资产,并不能作为抵押物。” 徐静臣称,由于农户缺少相应的抵押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绝大多数的农民无法实现像城里人那样可以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

      3 盈利与三农的天平

      要盈利?还是要公益?对于绝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而言,这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根据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宗旨,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是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如何在商业利益与服务三农之间寻找平衡点,也成为村镇银行亟待破解的难题。

      “虽然村镇银行是面向农村经济的,但它又是股份制银行,要盈利生存,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目前经营方面更多地考虑盈利方面的问题,所以,方便的也只是县城周边的农民,山区的客户还不能顾及,只能一步一步来。”在谈及民丰村镇银行为何尚不足以覆盖栾川当地的金融需求时,该行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解释。

      四年前,在吉林省梨树县一个偏僻村落,37岁的农村姜志国自发建立的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正式挂牌成立,其成立的初衷是为了集大家之力,为暂时缺钱的社员提供低息借贷服务。时任银监会副主席的唐双宁曾亲自为这个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揭牌。

      此后,姜志国和这家机构一直处于镁光灯下,备受各地仰慕者前来效仿和学习。然而,正是这家略带“理想化”的农村金融机构,直到今天也未能走出“靠政府补贴度日”的尴尬,从而也未能走出该村。

      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生存困境,恰恰也折射出当前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普遍问题。

      如果说由农民自发组建的资金互助社,更多地具有为农民服务的公益性质。那么,吸纳社会民间资本参与成立的村镇银行,则不得不考虑盈利这一现实问题。

      就河南而言,无论是该省首家村镇银行所挑选的栾川,还是邮储银行首家试点的长垣魏庄,都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栾川,由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形成了独特的“石头经济”,该县财政收入位列洛阳市首位,河南省第三名。正基于这些优势,栾川民丰村镇银行,成立半年就已实现盈利。

      而在邮储银行首个试点小额信贷的长垣魏庄,当地的机械加工业也非常发达,在魏庄的一条主街上,记者随处可以听见工厂的轰鸣声。据了解,在长垣县城,户主来自魏庄的占20%,这亦从侧面反映出魏庄在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高。

      “选择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体现了监管者对这些试点机构的呵护,首先要保证这些网点的成功,然后才可能将这些成熟经验,逐步推广到那些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当地金融界一位人士向记者解释。

      对此,李伏安认为:“不要过分地强调这些机构为农户贷款的比重占多少,首先要让它们生存下来。”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讲,强调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覆盖面,比单纯强调涉农贷款的百分比有多高更为重要。

      除了盈利的因素外,农村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占比过低,还有其他一些现实因素。魏庄村委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收益低,风险也很大。

      “现在年轻人在外面打工,少说一个月都挣1500元,而种植小麦等农作物,扣除各项成本,一亩地净收入仅几百块钱,况且人均耕地也就两三亩。如果再出现今年菜价暴跌的情况,不仅一年白干,还要倒贴上很多本钱。”这位负责人称。当地一位金融人士告诉记者,农村经济薄弱是农村金融覆盖不足的根本原因,因为金融最终服务的是经济,经济发达,才能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驻扎,而经济欠缺,金融机构也只好敬而远之。

      4 探路商业可持续

      农村金融难题何在?如何有效提高覆盖率?

      李伏安认为,农村金融仅仅依靠政府的优惠政策是不够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农村金融说到底要解决“商业持续性”这一个根本问题。然而,我国国情决定我们不能实行高利率,在此背景下,农村金融能否实现盈利?答案是肯定的。

      他认为,农村金融的服务对象不能狭义地理解为种植业和养殖业。

      不久前,李伏安在洛阳第一拖拉机厂调研时发现,该厂生产的拖拉机全部为农用,目前资金缺口两个亿,但由于几大银行均受到规模限制,无法提供信贷。

      “这样的企业贷款怎么能作为工业贷款呢?从统计口径上,我认为凡是这种纯粹支农的企业都应放到农业口径上,贷款的规模、速度、投放结构,都应按农业贷款的标准处理。”李伏安说。

      对此,河南洛阳伊川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康凤立也认为,要首先明确“小三农”和“大三农”两个概念——“小三农”即传统的农、林、牧、渔;而“大三农”,则包括为“小三农”服务的周边产业,还包括在农村地区的一切经济形式。

      伊川农商行成立以来,坚持以“大三农”为主的指导方针,不但实现了盈利超亿元的目标,还大大提高了农村金融的覆盖面。截至今年4月底,该行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占伊川金融市场份额的55%和60%,农业贷款在该行贷款中占比89.%,新增农业贷款在该行新增贷款中占比98%。

      记者在对该省的调研中了解到,无论是近年来纷纷抢滩中原的村镇银行,还是专注于小额信贷的邮储银行,以及正处于改制中的农信社,实现盈利的农村金融机构,在河南比比皆是。

      石佛寺镇,中国玉雕之乡,郑州西南约330公里。

      站在自家的“祥和钰缘”的玉石店前,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徐双喜脸上挂满知足的笑容,他身后的临街店铺建于2003年,店铺总面积300平米。

      9年前,他仍靠租来的店铺维持生计。为解决生意周转,他尝试向当地农信社申请了首笔1万元贷款。由于还款快,信誉好,如今他贷款上限已提升至30万元的,属于该社的“铂金级”会员。

      根据对商户的信用调查,镇平农信社将授信卡分“铜”、“银”、“金”、“翡翠”、“铂金”、“宝石”和“钻石”七个级别,授信额度涵盖1万元到50万元不等。如今,在该镇像徐双喜这样的商户已达12000户,全镇的金融覆盖率超过59%。

      小额信贷小而分散,如何控制好风险,是农村金融机构能否盈利的关键。

      “从事玉石生意的商户,单个抗风险能力不足,一旦玉石市场走软,其抵押物也会大打折扣,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种风险机制,来确保这部分贷款的安全性。”带记者走访石佛寺镇的原河南南阳镇平联社理事长对记者表示。

      他告诉记者,镇平联社设立了一个“风险首席官”的职位。该职位不能直接管理客户,但要对基层信贷员发放贷款的客户进行多次入户调查。一旦新放贷款如出现风险,首席风险官承担60%、风险总监承担40%的责任。

      每一单从1万元到50万元,正是这些一笔笔看似很少的贷款,支撑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巨大市场。而维系农村金融机构与这些小额贷款客户的,是数以万计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信贷员。

      在长垣魏庄营业部,尽管只有三名信贷员,却为超过500户的客户办理了小额信贷。前文所述的徐静臣,尽管年仅25周岁,却已是在这里的资深信贷员。

      徐告诉记者,做信贷员大有学问。比如去农户家调查,信贷员要耐心地介绍小额信贷标准,并尽可能地了解农户的家庭财产情况。此外,还要通过各种渠道来验证客户所传递的信息是否准确,这就需要向邻里、居委会打听该村民的信用状况。

      将各种数据收集齐后,再由审贷会审核,贷款发放后,还要定期去农户家回访,以确保贷款投放合规。“打个比方,如果农户申请的贷款是用来购买机械零部件的,最后他用钱买了牲口,一旦发现就要马上收回这笔贷款。”徐静臣称。

      如今,在这里工作四年的徐静臣已成为该行的业务骨干。

      对此,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副行长孙栋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们借鉴了孟加拉乡村银行和印尼人民银行相关经验,结合河南金融市场实际情况,推出了小额贷款业务。他认为,数以千计的一线信贷员举足轻重,如何培养和留住他们,是保证该行小额信贷持续盈利的关键。

      在李伏安看来,目前河南金融服务还远谈不上满足了当地的农村金融需求,未来要将这一覆盖率从现在的不足40%提高至80%。由此可见,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市场空间非常巨大。

      “河南是农业大省,河南农村金融也同样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机遇,今年我们对支农贷款没有政策限制,且要求支农贷款增速要高于平均贷款增速。未来几年,我们要努力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创新的试验田。”李伏安说。

      今年4月,国务院原则同意将“中原经济区”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这无疑也给了河南农村金融市场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