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长期投资资金并未撤离中国市场
  • 今年来全球最大IPO首日破发
  • 市场对大单“免疫”
  • 期指港股尾盘双双飙升 或预示今日A 股有戏
  • 资本净流入压力不减
  •  
    2011年5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 1版:头版
    长期投资资金并未撤离中国市场
    今年来全球最大IPO首日破发
    市场对大单“免疫”
    期指港股尾盘双双飙升 或预示今日A 股有戏
    资本净流入压力不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对大单“免疫”
    2011-05-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璐

      大单,指的是上市公司签署的大额合同。按照常理,上市公司接获巨额订单,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公司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业绩增长将有所保障。与之相呼应,应该是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有所表现。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大单激不起任何波澜,市场对大单逐步产生“免疫”。

      就在上周,此类“免疫”现象频频发生。5月19日,四川成渝公告拟参与一单金额超过7亿元的合同项目,合同履行对未来几年公司业绩将产生一定影响,但公司股价当天不涨反跌,跌幅1.04%;5月18日,安凯客车宣布“驶向”沙特市场并签下近10亿大单,金额占其去年营收的三分之一,同样,公司股价当日反向下跌1.78%,次日又跌0.45%;与之同时,科陆电子、棕榈园林也都遭遇了类似的尴尬。

      很明显,市场不仅对上市公司收获大单的所谓利好消息完全不“感冒”,甚至还表现出一种“无视”或“不屑”。难道是大单太多,导致投资者习以为常?显然不是。市场对大单的“免疫”现象,折射出的是一种诚信危机。前有杭萧钢构,后有彩虹精化,都曾披露过获得天价订单的信息。但结果却是两份闪着无限光芒的大单根本经不起推敲,最终弄得投资者叫苦不迭。有这两位“前辈”作为“标杆”立着,也就难怪市场对“后生”的敬而远之了。

      回顾我国证券市场20年的发展史,信用违规事件屡见不鲜,上市前财务数据造假,中介机构配合包装上市;上市后公司不履行法定义务,信息披露不及时,募集资金挪用、违规担保严重,出具虚假财务报表,盲目寻求再融资等等。所有这些让投资者在这个信息如云的市场中难辨真伪虚实,于是也就有了如今的“诚信危机”一说。

      俗话说,诚信乃立世之基,做人之本!资本市场中,诚信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任何违背诚信的行为都将打击市场的信用基础,威胁到市场的稳定发展。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状是,“诚信”不知不觉和“危机”走到了一起,而这种信用缺失带来的后果就是市场走向和基本面的完全不搭界。

      就拿这“大单”来说,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承揽的新合同量增加,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公司业绩增长将有所保障,面临的不确定性大为降低,市场对此类题材应该是乐此不疲的。可惜,在信用基础受打击的情况下,大单带来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市场效应。投资人情愿错失良机,也不愿铤而走险。

      由此,笔者不禁想起《狼来了》的故事。我们是听着这个故事长大的,现在我们如同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听着别人高喊着“狼来了”却习以为常。我们不是怕狼,怕的是被欺骗。如果说诚信的缺失与重建,是市场发展中必须经历的“痛苦”或“付出的代价”,我们只希望这样的痛苦再少些、代价也更小些,别再让更多的利好被“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