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第二届中国金融租赁高峰论坛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艾家静
资产总额大增25倍,实现净利润猛增39倍——2007年至今仅仅4年时间,我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增势迅猛。
据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25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金融租赁高峰论坛上介绍,近年来我国金融租赁公司规模逐步扩大。截至今年3月末,17家金融租赁公司资产总额达到3640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5倍。
在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基础上,金融租赁公司实现了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的稳步提升。蔡鄂生介绍,截至3月末,17家金融租赁公司实现净利润13.24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39倍;实现营业收入33.45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7倍。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则分别达到1.56%、10.07%,比年初提高0.06个百分点和1.4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与股东方建立了风险隔离机制,较好地防范了租赁业务与银行业务之间风险的相互传导。截至2011年3月末,全行业不良资产率为0.49%,拨备覆盖率为322%,表现出良好的资产质量状况,稳健的财务管理能力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且与前两年相比,租赁资产的分布领域不断增加,行业配比更加均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年3月末,金融租赁公司在飞机、船舶、专用设备领域的投资余额分别达到381亿元、337亿元和1924亿元,并在航空、航运、电力、机械、医疗、印刷等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品线。
然而在上述一连串辉煌的数据背后,租赁行业仍存在着制约其深层次发展的因素。
“目前租赁业务模式较为单一;产品结构设计较为简单,与银行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各家公司对租赁市场的细分程度不够,尚未形成具有公司特色的市场定位和业务模式。”蔡鄂生坦言,种种因素一方面使得租赁公司与银行信贷之间、租赁公司与租赁公司之间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也使租赁公司对资金来源的数量和成本较为敏感。
“走专业化、特色化的经营之路,将是金融租赁公司需要深入思考的战略性问题,也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蔡鄂生对金融租赁公司提出如此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