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
由富国基金主办的第五届富国论坛:中国式成长与经济转型新动力,5月26日在上海举行。富国论坛始自2002年,每两年举办一次。秉承高品质、权威性、务实性的原则,“富国论坛”已成为金融行业内交流、探讨的盛事。来自银行、券商、保险、媒体等逾300名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
经历了30年的成长传奇后,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中国式成长的秘籍何在,能否持续,又有什么样的公司与行业面临机会?围绕上述议题,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总监李卫平、农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总监李庆萍、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海螺水泥执行董事郭景斌、富国基金董事长陈敏、富国基金总经理窦玉明、富国基金副总经理陈戈等嘉宾在本届论坛发表了精辟观点。
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表示,过去三十年间,人口红利,以及以改革开放为代表的制度创新造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面对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已经转为如何实现体制与制度性的创新和突破。龚方雄还进一步表示,消费服务业,将成为此轮转型后的经济增长的新方向。
富国基金副总经理陈戈则在演讲中认为,中长期来看,A股市场中的成长股正面临投资机遇。但寻找和持有成长股的过程充满考验。陈戈认为,投资成长股的关键在于“找到具备成长空间的行业”,“发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以及“以结婚的心态持有”。陈戈认为,近期股市的暴跌如同一场“泼脏水”运动,在泼走“市场泡沫”的同时也有可能把“盆里的孩子也泼掉了”,他建议投资者冷静对待。
对于未来的行业主题,陈戈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以消费服务业为代表的行业将面临机遇。他还表示,中短期角度,以银行为代表的蓝筹股的低估值,或将带来价值投资机遇。“目前,不少银行股的市盈率在10倍以下,市净率在1.5倍,市场预期已经非常悲观,而且趋于一致。一旦这一预期出现变化,或将带来投资机遇。”陈戈称。
富国基金总经理窦玉明表示,富国基金在成长股投资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与业绩,期望为投资人寻找到更多的牛公司,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此外,固定收益投资、主动量化投资,也是富国关注的重点。“富国基金希望成为中国的多策略投资专家。”窦玉明称。
富国基金副总经理、富国天益基金经理
陈戈:
成长股投资要有“结婚”之心
挖掘大牛股是每个投资者的心头好戏,但是要找到并真正分享到成长股的投资喜悦并非易事。以成长股投资闻名的富国基金副总经理、富国天益基金经理陈戈日前在第五届富国论坛上道出了自己多年总结的成长股投资秘诀。其中,投资者须有一颗“和成长股长厢厮守”之心等说法堪称精彩。
陈戈认为,寻找一只有持续成长能力的成长股的关键在于识别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若无一个核心竞争力,则公司很快会受到行业新进入者的冲击,而丧失其快速成长的能力。
而一个成功的成长股投资案例,往往可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和步骤。首先,要找到好的行业。只有在一个具备很大发展空间的行业里,才容易诞生伟大的企业。其次,在有空间的行业中寻找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这种核心竞争力可以使得公司在残酷的行业竞争中保持较高盈利能力。而核心竞争力可能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优秀的品牌等等。而最后的关键是持有“决心”。陈戈认为,一个成长股的成功投资,往往需要长期的持有时间,因为短期成长并不一定会迅速反映到股价上,而持续长期的业绩成长会有更大的概率得到市场的公平对待。所以,通过长期持有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是更可靠的做法。
“但这也是备受考验的过程。”陈戈认为,尽管投资的经典语录是,不要和股票结婚。“但有时候长期持有一个成长股公司的过程,确实要有一点结婚的勇气。”
“鉴于股票投资中不要求一夫一妻制,我们还可以不断地去找适合自己的新的对象来丰富自己的组合。”陈戈总结道。
除了披露自己的选股原则和流程外,陈戈还在演讲中着重解释了成长股投资中的三类误区。他表示,与热衷于在市场错误定价时买入便宜货的价值型投资人相比,成长股投资人更多的是通过企业的自身增长来实现财富增值。
他解释了当前成长股投资的几种误区。比如,把新兴行业股等同于成长股,把小盘股等同于成长股等。
他认为,尽管新兴行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行业属性和市场反应决定了这些行业有可能是“GDP的创造者和价值的毁灭者”。
“在没有出现好企业之前,在这个市场唯一充足的就是资金的条件下,我们需要谨慎调研和甄别这个行业的机会,而避免落入纯粹的概念炒作。”他表示。
对于成长股和小盘股的命题,陈戈也作了分析。他认为,由于小盘股基数小,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小盘股成长速度较快,机会多,相对容易成为高成长股。但也必须明白,这种体量的优势,和大量小公司的倒闭一起都是成长股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特征。“所以,在投资、判断一个成长股的时候,我们关注的焦点为这家公司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并以此考察其未来的成长空间。”
针对当前市场环境,陈戈指出,短期来看市场的关键词是“价值”,以银行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具有较高安全边际。“目前,银行的PE不少在10倍以下,PB在1.5倍,市场预期已经非常悲观,而且趋于一致。一旦这一预期出现变化,或将带来投资机遇。”陈戈称。
而中长期来看,行情则属于成长股。中国正进入经济转型期,一方面,经济增长由出口、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变,未来消费服务业是孕育成长股的一大沃土;另一方面,随着行业整合与技术进步的推进,产业升级中的优胜者也将为市场贡献优质成长股。
“我们是不断找出最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可以‘结婚’的公司,这是最重要的。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是保持乐观的态度”陈戈用一句话总结完自己的发言。
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
龚方雄:
人口红利将是未来中国的挑战
“中国经济转型面临严重挑战。这是因为我们要实现与过去30年来走过的模式不同的增长方式。要解决这些困难,一定要产业创新和制度突破。”日前在第五届富国论坛上,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发表了上述看法。
龚方雄称,过去三十年间,人口红利,以及以改革开放为代表的制度创新造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现在人口红利的后果——人口老龄化现象已经开始在中国各地出现,并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挑战。
他认为,在未来某个时候,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可能会拖累中国不断发展的城市化步伐,应该对过去坚持的人口政策的改革步伐有所研究,而如何将这一问题从经济发展的挑战转为一个经济增长点,尤其值得投资者关注。
此外,对于如何避免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龚方雄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当人均GDP发展到所谓的中等收入阶段,即已超过了刘易斯拐点以后,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生产率下降,导致企业利润下滑,进而使得经济体动力缺失。
龚方雄认为,美国和日本已经给中国提供了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美国通过不断的技术革命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而日本则靠拿来主义成功突破了这一问题。
那么,中国经济未来成长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呢?龚方雄表示,能否实现体制与制度性的创新和突破,这是当前中国面临着最大的挑战与机遇所在。
其中,与人口红利耗尽相对应,中国可以寻求劳动生产率的突破。龚方雄表示,过去10年间,中国GDP平均增速为9%左右,而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在6%-7%之间,说明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非劳动力的增长。相比之下,美国作为一个成熟发达经济体,劳动生产率增速在2%左右。他认为,如果未来中国能保持6%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则人民币每年升值5%,也不会降低中国的竞争力。
而有没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以及自有的资源等问题,这将是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瓶颈。“中国经济如果能够在这三个方面有所突破,那么未来5年也好、10年也好、15年也好,中国的经济成长率还是非常高的。关键在于三方面的突破。”
而在此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行业值得关注。首先,老龄化进程会伴随着医疗保健服务业的需求成长。目前,医疗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左右。而美国医疗保健行业占GDP比重一般是15%到20%。将来如果这个产业像过去10年房地产这个产业发展的话,无疑给中国经济成长多加了一个引擎。
其次,金融服务业同样是朝阳行业。龚方雄举例表示,2009年贷款规模是9.5万亿,当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直接发债、发股融资就是8000亿,直接融资占总融资量不到10%。可是,在发达国家直接融资占总融资比重60%、银行贷款只有40%。因此发展空间巨大。
对于当前的A股市场,龚方雄称,目前下跌是非理性的。“市场的主要担心在于,一是中国经济会否硬着陆,二是世界经济是否二次探底”龚方雄表示,“我的观点非常鲜明,两者可能性都不大。尽管市场仍会经历痛苦的筑底过程,但目前已是买股票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