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路演回放
  • 4:专版
  • 5:财经新闻
  • 6:公司
  • 7:观点·专栏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版
  • 12:圆桌
  • 13:专版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QFII
  • A7:基金·专户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QDII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对话
  • 叠加因素冲击中小企业 困局超金融危机
  •  
    2011年5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圆桌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圆桌
    叠加因素冲击中小企业 困局超金融危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叠加因素冲击中小企业 困局超金融危机
    2011-05-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鹏峰 李丹丹 ○编辑 颜剑 于勇
      陈乃醒
      周德文
      黎友焕
      徐策

      嘉宾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陈乃醒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 周德文

      广东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 黎友焕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助理研究员 徐策

      成功经历2008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国中小企业再度陷入困境。现今,这一庞大的群体面临的并不限于订单下滑的困局,甚至有认为,包括人民币升值、涨薪潮、融资难等叠加因素对中小企业的冲击超过了金融危机。

      媒体报道称,4月以来,包括温州波特曼(餐饮连锁企业)、江南皮革在内的五六家知名企业主相继出走,原因就在于当地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生存环境恶化。本期圆桌特邀业内专家就此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记者 周鹏峰 李丹丹 ○编辑 颜剑 于勇

      困境或超金融危机时

      上海证券报:有观点认为目前中小企业的困境已经超过金融危机时,您怎么看,具体表现都有哪些?

      

      周德文:形势确实如此。金融危机时,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是订单下滑造成的生存危机,今年的中小企业则是有单不敢接,接的订单越大,面临的风险越大,亏损越大,原因有很多,一是人民币升值,外向型企业利润因此被侵蚀较为严重,而且现在人民币升值的势头还在继续。

      第二个原因是通胀,不仅是生活成本,包括企业原材料,制造成本不断上升。

      第三是加薪潮,企业的工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今年春节以来,温州中小企业的工资水平已经上升了25%-35%,但还是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

      第四,节能减排的要求也让企业有压力。现在能源紧缺,比如用电荒等,节能压力大,为解决生产用电需求,很多中小企业被迫买柴油机发电,导致柴油机和柴油的价格都大幅上涨,而企业发电成本是正常用电成本的好几倍。

      第五方面,资金压力。结构调整其实最主要调的群体就是中小企业,但企业转型需要技术和资本,今年银根则不断收紧,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大量资本被冻结在银行,可以说,紧绷的资金链有可能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资金问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压力,其他原因对企业的影响可以说是“温水煮青蛙”,资金困难却可能是瞬间致命的。

      徐策:目前,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确存在困境。据有关测算,诸多因素叠加所产生的影响,导致部分面向出口的中小企业利润率已经下降至1.44%左右。近期全国工商联耗时2个多月对广东、浙江、江苏等16个省进行系统调研,结果发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状况,可能比2008年金融海啸时更为艰难。

      我们以中小企业相对密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区域为例,今年一季度,广东3.7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约923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幅比1-2月下降12.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6.1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的长三角地区,也开始出现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温州市经贸委监测显示,今年前3个月,该市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同时,这些企业订单金额出现减少趋势,单笔订单平均金额比上年同期下降的占16.7%。这些企业中亏损的占四分之一,仅三成企业利润保持增长。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1%,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

      在我看来,目前中小企业面临最大、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融资成本不断攀升,融资渠道相对狭窄,融资需求没有被“正规”的统计体系所反映出来。第二,中小企业本身的发展愿望、后危机时代对中小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需要受到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的限制。第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受到中小企业自身技术条件、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的限制。第四,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加速使得中小企业的利润不断受到挤压。

      黎友焕:现在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成本上升挤压利润空间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能为继,在目前金融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得到自己支持和贷款,因此也无法转型和升级,最终是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纷纷倒闭。

      这一波中小企业生存危机的主要特征是:1、外向型比内源性严重。原因是原材料上涨过快,国际市场价格没有相应的提高。2、很多中小企业不是没有订单,过去的中小企业碰到的问题,是没有订单,这次的情况却完全相反,我们在这次交易会的调研中发现,不少中小企业有订单但不敢接。3、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比技术性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出现危机要严重得多。4、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要比内陆的中小企业严重得多。

      

      只是阵痛?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中小企业目前这一局面是结构调整的必然阵痛,还是决策方面的某些失误导致的一个后果?中小企业运行出现困难会对整个宏观经济造成哪些影响?

      

      黎友焕:当前中小企业出现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当前阶段出现的结构调整,再加上紧缩政策误伤中小企业,各种原因的叠加使中小企业生存危机加剧。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该问题引起有关部门的正视,主要原因是有些部门在经济建设工作中,往往重视表明现象,忽略经济质量建设。我们认为,这一轮的中小企业生存问题,将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中小企业虽然“生”得快,也“死”的快(中小企业的生存年限比大中型企业短得多),但中小企业却是最具有活力的群体,新技术的创新和产业集群的培育都离不开众多中小企业的共同协作和努力。我们这一波的中小企业生存危机显然对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有较大的冲击

      照顾和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是下一轮政策要注意的问题。

      陈乃醒:据我了解,部分中小企业现在日子很难过。我认为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并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并非所谓的银根紧缩,而是“认不清形势”。中小企业粗犷式发展的时期,即招一个人来就赚一份利润的时期已经过去。目前他们面临招不到工、工资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升高、人民币汇率上涨、竞争激烈等情况,这时候他们需要转变经营策略。

      因为政策什么时候都有,历史上也有过比目前更为严厉的紧缩政策。目前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出于整个宏观经济的需要,诚然这一政策对中小企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并非主要原因。据我了解,温州很多企业并不缺资金,他们前几年经济情况好的时候赚了一些钱,但是这些钱并不是全都用于扩大再生产、技术改进或者自主创新,而是用于投资房市、股市。这些投资资金赚钱更快,出于资金逐利的本性,这本无可厚非,但当经济下行时,他们遭遇经营困境,也不能完全抱怨政策,寄期望于政策。

      周德文:企业的生存危机有外部环境变化原因,也有现在政策过于从紧等因素,比如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上调,控制通胀是从紧的主要原因,但我们也不能为了控制通胀就不顾中小企业的死活。我们的研究预计,如果存款准备金率再上升一个百分点,那很有可能在下半年导致40%的存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甚至倒闭。

      我们希望现在中小企业的生存局面能引起相关方面的关注,希望有扶持中小企业的积极政策出台,比如对中小企业减税等。很多成长型的科技性企业就因为紧缩政策面临困境,银行也不管是否为科技型或成长型,一刀切的收紧信贷,这会让很多不错的企业被错杀。

      徐策:我个人认为,既存在长期体制环境的问题,也有短期政策性的问题。从短期看,以广东为例,企业盈利幅度减少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工人工资提高、银行贷款利率上调、部分大型企业设立公积金等因素推高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此外,外商投资企业税收政策调整增加了“三资”企业的支出,减少了利润。除了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加速升值、税收增加等因素对利润形成挤压之外,宏观政策的调控成为主要原因。

      从长期来看,造成中小企业当前经营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破除垄断、消弭国有大企业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差异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二是中小企业自身技术条件、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等方面的积累不足,导致其难以在短期内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相适应。

      目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原因是复杂的。要正确认识这一困境,就要首先正确理解当前包括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政府将“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密集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已经不可否认地影响到了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另一方面,部分旨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比如人民币升值、节能减排任务分解、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分解等,导致中小企业面临困境,这也反映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阵痛”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是与长期以来体制机制相关,不能简单地说宏观调控政策有问题,并且高通货膨胀环境本身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非常不利,从中长期看,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一个平稳的物价环境。如果说政策上存在问题,那就是宏观调控政策可能没有更多地考虑多种政策造成的叠加效应和中小企业的承受力。

      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从2010年2月-2011年4月出现了连续下降,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应该说这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由于货币政策与物价指标存在一定的时滞性,考虑到经济增长、工业增速、企业效益等指标出现放缓迹象,未来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可以逐步放缓,进入适当的观察期。

      

      政策引导升级

      上海证券报:在引导中小企业平稳度过政策紧缩期,并借机实现产业升级方面,未来宏观与产业政策可以做些什么?

      

      陈乃醒:企业需要提高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在这个情况下政府要进行积极引导,利用经济杠杆引导企业把自有资金投资到技术改造上来,比如对投入到技术改造的资金降低税率或者不收税。而当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时,国家要在创新问题上松一松银根,凡是要进行技术改造的贷款可以低息、无息,甚至对于一些好项目,财政可以直接支持。过去几年我们利用财政金融政策缓解了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现在就要用财政金融政策来推动企业技术改造。

      徐策: 从政策的角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健全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二是加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指导,在中小企业借款方面给予适度政策优惠;三是鼓励服务于中小、微型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快速发展,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降低民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门槛,放宽对利率的管理幅度;四是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开辟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发展风险投资,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五是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与评价体系。

      第二,切实贯彻“新非公三十六条”,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瞄准破除垄断,确定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的领域目录,取消对中小企业投资领域的限制,统一税法,做到民营中小企业与国企、外企在税种和税率上具有相同待遇,坚决打击垄断企业对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限制。

      第三,推动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合理引导中小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通过提供信息、与科研院所牵线等中介性服务为中小企业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建立全国或者局部地区技术与管理人才资源的共享平台以及培训机制,推动中小企业人力资本积累。与此同时,扶持有条件的企业,采取独立或者与大企业联合等多种方式探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小企业也应反思

      上海证券报:国际金融危机刚过,经受过此前考验的中小企业今年又接连出现生存困境,您觉得除了外部因素外,中小企业自身是不是也应该做出些反思?

      

      徐策: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过程中,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由于外需急剧下滑,造成订单减少,进而形成的经营困难,当然外需放缓是问题的导火索,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充分暴露出来。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困境主要是劳动力、原材料价格成本快速上涨以及为了治理前期实施的刺激政策所带来的通货膨胀而采取的紧缩性政策所形成的经营困难,这也使得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暴露出来。

      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暴露出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是,在国内需求长期不足的条件下,过度依靠外需来消化产能,过度依靠国际市场的发展模式,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具有高度的风险。而当前所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是,长期依靠劳动力、资源环境投入而缺乏创新能力的生产方式,依靠扩大产能制胜的竞争方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大量、持续地投入劳动力、资源等要素,势必造成其价格上涨,而缺乏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条件下,就难以通过效率的提高来消化高成本。

      将两次“困境”综合起来看,中小企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差、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总体而言是生产方式的问题。从我国企业的结构看,80%-90%是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将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放大到整个经济发展中来看,实际上这正是一个经济体向中等收入阶段迈进时必然面临的问题。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一个国家在从低收入阶段向中等收入阶段过渡时所采取的发展方式、战略以及政策措施,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将不起作用。这就意味着必须要实现转型,即中央提出来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到了一个必须实现转型的阶段。除了政府在发展环境、机制体制方面作出改革和调整之外,中小企业自身必须要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为核心,积极推动自身实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