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产业纵深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T1:艺术资产
  • T2:艺术资产·新闻
  • T3:艺术资产·聚焦
  • T4:艺术资产·市场
  • T5:艺术资产·投资
  • T6:艺术资产·批评
  • T7:艺术资产·收藏
  • T8:艺术资产·大家
  • 年内高点成“追忆”
    近百股下跌超四成
  • 小盘概念股资金净流入明显
  • 国债指数地量下跌
  • 国内商品普遍下跌
  • 两市基金普跌
  • 反弹遇挫机构资金忙撤离
  • 两市再探新低
  • 中资金融股领跌
  • 三江产品价格走势
    能否重演
  • 失守5日10日均线
  •  
    2011年6月3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市场·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市场·动向
    年内高点成“追忆”
    近百股下跌超四成
    小盘概念股资金净流入明显
    国债指数地量下跌
    国内商品普遍下跌
    两市基金普跌
    反弹遇挫机构资金忙撤离
    两市再探新低
    中资金融股领跌
    三江产品价格走势
    能否重演
    失守5日10日均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年内高点成“追忆”
    近百股下跌超四成
    2011-06-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潘圣韬 ○编辑 朱绍勇

      ⊙记者 潘圣韬 ○编辑 朱绍勇

      

      对于多数沪深个股而言,本轮调整带来的“创伤”远非指数看起来那般轻微。事实上,截至6月1日收盘,若以年内最高价做参照,沪深两市已有近百只个股下跌幅度超过40%,其中5只个股惨遭“腰斩”。当超跌成为市场关键词,熊市中经常出现的“破发”、“破净”现象也不足为怪了。统计显示,两市“破发”个股已超过300家,另有4只钢铁股处于“破净”状态。

      据上证资讯统计,相比年内最高价,两市跌幅超过50%的个股有5只,跌幅超过40%的个股有91只,而跌幅超过30%的个股达到了565只。也就是说,已有超过三分之一个股较其高点的回落幅度超过三成。因此,尽管在这轮调整中,沪深股指“仅”挫去10%,但对于绝大多数个股来说,一两个月前股价已是其当前需要“仰望”的高点。

      从排名上看,*ST大地、康芝药业、华平股份“荣登”跌幅榜前三,从高点回落的幅度分别为57.71%、55.10%和53.10%。而排名前10个股的回落幅度均超过了48%。

      从个股性质看,创业板与中小板高价股成为超跌主力军。统计显示,上述跌幅榜前10名全被创业板与中小板个股占据,其中创业板占8席,中小板占2席。而在所有跌幅超过40%的91只个股中,创业板与中小板个股家数分别为34家和40家,合计占到总数的81.4%。

      有意思的是,跌幅前10大个股中,有4只是曾经的“百元股”,其中包括去年上市的“第一高价股”海普瑞。而经过此轮调整,这些之前股价还高高在上的个股,目前也已跌落“凡间”。

      另一方面,伴随着市场调整的深入,“破发”“破净”这种熊市中常见的现象也开始出现甚至普遍。

      统计显示,截至昨日收盘,复权后股价处于“破发”状态的个股家数达到了306家,几乎占到A股总数的七分之一。其中,217只个股相比其发行价的折价率超过10%,118只个股折价率超20%,而折价率超过30%的个股也达到了36只。

      从折价率排名看,海普瑞、宁波GQY、恒信移动位列前三,相比其发行价的折价率分别为53.86%、49.03%和46.65%。而折价率超过40%的个股还包括朗科科技、中海集运、齐峰股份、南都电源、大金重工、招商证券和天瑞仪器等多只个股。

      尽管破发主力依然主要由创业板与中小板个股构成,但权重股也是此破发大军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统计显示,目前沪市有近40只个股破发,其中大盘股占据多数。而2007年以来发行的超级大盘股,如中国石油、中国建筑、中国神华、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铁建等,目前普遍处于破发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比“破发”更为极端的“破净”现象也已出现。统计显示,目前两市共有4只个股跌破了净资产,分别为安阳钢铁、鞍钢股份、华菱钢铁和马钢股份。此外,河北钢铁、宝钢股份、韶钢松山、华泰股份等多只个股也濒临“破净”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