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产业纵深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T1:艺术资产
  • T2:艺术资产·新闻
  • T3:艺术资产·聚焦
  • T4:艺术资产·市场
  • T5:艺术资产·投资
  • T6:艺术资产·批评
  • T7:艺术资产·收藏
  • T8:艺术资产·大家
  • 篆刻家陆康:好印 好人
  •  
    2011年6月3日   按日期查找
    T7版:艺术资产·收藏 上一版  下一版
     
     
     
       | T7版:艺术资产·收藏
    篆刻家陆康:好印 好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篆刻家陆康:好印 好人
    2011-06-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莉萍
      陆康的印谱(王莉萍 摄)
      陆康收藏的老家具(王莉萍 摄)

      在上海虹桥西郊一处幽雅的寓所,记者见到了著名篆刻家陆康。出身书香门第的陆康,自幼跟随祖父陆澹安学习诗词书印,并有缘向沈尹默、刘海粟、谢之光、谢稚柳、钱瘦铁等名家求师问道……如此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听陆康讲述起来却风轻云淡、恭谦从容,他一直强调的是,“只想安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记者 王莉萍

      

      收藏老家具很快乐

      民国老家具、西洋老家具在陆康看来不仅仅是收藏,而是觉得好玩。梳妆台、唱机柜、银器柜、餐椅、咖啡桌;鲁作的炕头柜、鲁作的插肩榫炕桌、晋作的梳背椅、晋作的红底描金小柜、苏作的榉木圆角大柜……他不讲究材质,只要好玩并且符合他的审美眼光。

      “现在市场上的明清家具都是新仿的,而民国家具还可以见到真的。从有默片电影、卓别林电影开始,电影里美国现代主义的建筑和家具,使得当时的中国人也开始追求西式风格,木匠逐渐转化明清家具,慢慢融入了西方家具的图案和款式。虽然民国家具只存在了100年时间,但民国家具收藏已经形成了一个行业,这与上海的大搬迁有关系。在搬迁过程中,一些式样漂亮、做工精细,材质多为柚木、橡木的老家具被人收购了,其中不乏精品。首先发现老家具韵味的是陈逸飞、刘东强这些艺术家们,艺术家们开始用他们的审美标准和眼光挑选家具,最早的那批精品大部分被这些艺术家们买回家里了。有人收购有人收藏,慢慢形成了产业。”在陆康看来,这些老家具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值得久久玩味。

      这些带着鲜明现代特色和中西文化交融元素的老家具既为陆康营造了老上海的环境,也为他回想年少时与祖父一起读书的岁月提供了怀旧氛围。

      客厅里挂着的那幅谢之光的字是陆康颇为得意的收藏。“上世纪70年代,我在谢之光家里,想让从不写字的谢之光写一幅字,他自谦为文盲,要求我先写下来,他照抄一遍。‘爱将溪山为写真,泼将水墨见精神’的句子是我当时即兴发挥的。谢之光几乎没有书法作品,所以这幅字很少见,弥足珍贵。”

      

      学篆刻广拜名师

      陆康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陆澹安是南社成员、国学大师,著述颇丰。陆康自幼得祖父亲授,诗词书印无不精通,尤其是书法,真草篆隶俱精。

      “我祖父小时候刻过图章,后来他自谦说‘没有前途’就放弃了。我小时候无知,看到什么好玩就想尝试。我对祖父说想刻图章,他说他认识的篆刻家有三位,钱瘦铁、单晓天、陈巨来。于是我开始留心观察这三个人的作品,钱瘦铁的作品当时看不懂,我到了30岁以后,才悟出钱瘦铁作品的精髓。钱瘦铁是吴昌硕的弟子,写意派。老师陈巨来是工字派,漂亮且容易理解。就像我们最初写字不会马上写草书,而是选择楷书一样。”

      陆康17岁那年拿着祖父的一张便条去拜篆刻名家陈巨来为师,经过十多年的磨炼,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同时,陆康还有缘从沈尹默、刘海粟、谢之光、谢稚柳、唐云、朱屺瞻、钱君匋、来楚生、钱瘦铁、程十发、郑逸梅等海上名家求师问道。

      “随着艺术造诣不断提高,我不时拿着祖父的便条去拜访艺术大师。那时候年龄小,看见这些老先生话都不敢多说。大师不会手把手教你技艺,也鲜有挥毫泼墨作示范。他们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艺术的境界。有一次,我拿自己的书法去给刘海粟过目,他当时只讲了一句话‘要自然点’。那时这句话对我没有任何帮助,到了今天才懂得‘自然’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谢之光曾经说我‘你创作表现时要带点十三点’,意思是要若隐若现若真若假,还是要自然的道理。你一本正经就达不到最高境界,艺术一定是一种自然流露,只有放松才能出精品。艺术精品的话语是那么简单,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无语,滔滔不绝的理论并不高明,就像文章的最高境界是诗一样。”

      “这些长者的为人真是淡泊明志,做学问一流。”过人的眼界和学问使得艺术大师往往大气淡定,包容心极强,陆康从他们那里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1986年去澳门,在非常艰苦的环境里,我依然能好好做人好好创作。一个艺术家的品格、学养、见识对于他的艺术发展很重要,对他做人更重要。”

      

      篆刻艺术路很窄

      陆康是真正靠润笔生活的艺术家,每天写字篆刻不辍。“写字刻印、著书立作,整理祖父存下来的残稿残件,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陆康说。

      不论是从理论学术角度,还是从市场活跃度,以及被社会公认的程度来说,篆刻都滞后于书画艺术。对于这一现状,陆康有着自己的见解:“篆刻既是文字又是雕塑,还有布局和章法,章法布局又是设计的过程,造型能力则来自绘画能力,但它又是文字造型能力,从甲骨文开始,横跨了那么多年代不同的书法体。篆刻有自己独特的美学,以刀代笔,又刻又画又写字,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但由于印章太小,展览效果差,以及不具有使用性,导致这门艺术流通性差,公众认知度低。举个例子,包括各地协会在内的中国书法家协会有百万大军,而已有110年历史的西泠社目前只有300多人,成立不久的中国篆刻院院士只有20多人。从这个数字中,你可以看出篆刻这条路窄到什么程度了。”

      从篆刻技法与生俱来的附庸性,到印人作为匠作与艺术创作之间的混淆不清,篆刻其实是有着先天不足的,一个篆刻家在刻印时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陆康说:“临摹是艺术的必经之路,这期间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过程虽漫长而辛苦但是基础。到了自立门户的时候,所有人又都面临着‘创意’的困难,我们如何才能突破前辈的作品?”

      在关注篆刻艺术的未来发展时,陆康认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如何创新非常重要。“现代篆刻,添加了民间的以前不被主流艺术认可的材料,比如民窑、瓦片上文字的那种苍茫斑驳感。现在出土的文物也越来越多,有很多前人没有用过的古代艺术元素,都是现代篆刻汲取的营养。由于当代篆刻走向展览厅越来越注重印面视觉效果,篆刻家的知识结构也越来越艺术化。篆刻载体的变化也是一种尝试,比如怎么把图形放到茶壶上、花瓶上、笔筒上等等,其实很多产品上都带上了传统篆刻艺术符号。”

      

      篆刻收藏看三点

      陆康尤其擅长隶书,神妙独到。他少年时曾经遍临过汉碑数十种,功力深厚。在2007年春拍中,陆康的一枚3cm×3cm×10.5cm寿山石图章拍到了2.7万元。对于印章收藏,陆康说:“印章的价值首先是石头的价值。2000年我2000元至3000元买的石头,现在可以叫价10万元,越是好的石头涨幅越大,比如田黄石鸡血石。其次是名家篆刻,作者的名气决定了印章的附加值。第三是内容要喜闻乐见、具有流通性,如果刻某人的名字会削弱其价值。”

      陆康拿出了一套“波罗密多心经”的印谱给记者欣赏,这套印章奕奕清辉,风格标致极高。“曾经有藏家专门买了100多块石头请我篆刻了这套64个图章的波罗密多心经,刻好以后还被出版社出版成册。现在主题篆刻是收藏界的方向。比如篆刻成套《论语》、《道德经》、《陋室铭》等,内容多是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

      最近有位藏家专程拜访陆康,向他讨教如何从古典文学中选出未被人刻过且能体现篆刻艺术的词句,最后决定篆刻一套《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种主题篆刻既是艺术传承也是文化传承。主题篆刻往往还会被出版社出版成书。从投资角度来说,主题印章转让时既是一整套印章的转让,又有发表著录过的书作为后盾,大大提升了其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