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夫
中国证券业协会每年都会举办年度科研成果评审。对科研成果的重视,能够如此坚持、如此认真,真不容易。
应协会之邀,担任该项目的评审已有多年。每次接到一批报告都会有两种感觉。一是难,那么多报告,每篇都是上万字,每篇都是枯燥的文字、数字还有模型,直看得头昏眼花,但又不能不仔细看;二是求,总希望在这些报告里能看到一些闪光的东西,一些有眼光、能够流传下去的东西。
难,不怕。平时也在做理论报道,有什么难的,反而够刺激。就怕那又臭又长、又没有内容的文章。这是在浪费时间,不仅浪费作者的时间,也在浪费读者的时间。所以平日养成了一个“坏”习惯,要想让“小混混”文章从指缝里溜出去,不容易。为此,曾有朋友私下里埋怨过。当然,例外总是有的。
求,就不好说了。希望看到好的成果,这是主观愿望。但能不能如愿,要看作者做得怎样了。老实说,现在好多地方的研究是“芜杂的苍白”。“芜杂”是指繁多,“苍白”是指贫乏。自然科学不懂,不好说。社会科学相对熟一些,尤其是长期从事经济报道,对经济界的研究情况,总是比较敏感。
比如,现在做经济研究的大致可分四类。一类是高校和科学院的,一类是政府部门的,一类是智囊机构的,一类是商业机构的。这“四类分子”中,第一类离现实较远,有隔靴搔痒之虞;第二类离实务很近,有应急反应之限;第三类上下差别很大,最不好说;第四类有商业考虑要看买方的态度。
这样一种研究生态,决定了现在的好多研究,虽然人数不少,但是低层次的重复劳动太多,反而数据翔实可靠、信息准确真实、角度独到新颖、分析客观科学的成果比较少见。更不用说在思想上、理论上有非常扎实的基础,又肯下死工夫,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洋的“较真”成果了。
所以,研究者的“位置”和态度很重要。
但不管你是何方神圣,起码的一点就是要“实在”。尤其是经济研究,本来就是“形而下”的东西,缺少务实的态度和做法,是很难有好成果的。这次参与协会评审的成果,与往年相比,在务实上是有进步的,包括选题、方法、数据、信息等,都有可资参考的地方。
当然,如果相关研究能够做得更扎实一点、更深入一点,能够留下一些经得住历史检验,并为他人和后人广泛引用的东西,那就更好了。毕竟,证券业聚集了很多高手,应该有种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