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产业纵深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调查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期指“钓鱼单”频出 四度现身成“悬案”
  • 板块全面回升 大盘缩量反弹
  • 每日关注
  • 抗通胀要防超调
  • 海外机构扎堆“杀进”中资医药股
  •  
    2011年6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期指“钓鱼单”频出 四度现身成“悬案”
    板块全面回升 大盘缩量反弹
    每日关注
    抗通胀要防超调
    海外机构扎堆“杀进”中资医药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海外机构扎堆“杀进”中资医药股
    2011-06-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时娜 ○编辑 梁伟

      ⊙记者 时娜 ○编辑 梁伟

      

      虽然A股及港股走势仍扑朔迷离,但海外资金已悄然往亚洲新兴市场回归。在港交所“大宗交易平台”上,久违的海外知名基金扎堆同一类股票的场景再度出现,中资医药股因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的蔓延受到资金的广泛青睐。

      港交所股权资料显示,5月20日以来,海外基金持续加仓医药。5月20日至5月26日期间,高盛、大摩、富达、淡马锡等6家海外机构7度增持上海医药H股总计2.89亿股,占其流通股本的39.6%;与此同时,富达、德银分别于5月24日及27日增持广州药业H股744万股;此外,富达还于5月31日,加仓了327万股李氏大药厂。

      分析人士指出,国际知名机构集体加仓医药股,跟目前在欧洲蔓延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有关。目前EHEC有进一步蔓延之势,继德国、芬兰等国相继爆发EHEC疫情后,近期捷克和美国也出现了EHEC病例,至6月5日疫情已造成22人死亡和2200人住院。我国卫生部近日连续发布两大通知,布防输入性EHEC感染。该疫情至今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EHEC病菌对很多抗生素具有抗药性,但仍有海外机构在研究选择性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可能性。

      海外机构加仓的以上三只医药股,均跟抗生素有关。今年5月20日刚在香港上市的次新股上海医药,是内地抗生素生产龙头,也是唯一一家出产《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传染诊疗指南》上举荐药物“多粘菌素B打针剂”的上市公司;而广州药业母公司广药集团是国家抗“超级细菌”药物研发课题的牵头人;李氏大药厂正在开发的抗血小板药物“Declotana”,据该公司表述已显现出极为安全的药效及可预见的抗血小板活性。

      而在机构频频加仓医药股的同时,资金流向追踪机构也发现,5月下旬以来资金重新流回亚洲新兴市场的趋势在上周得到进一步确认,5月26日至6月1日的一周,中国股票基金出现1.29亿美元的净流入,为5周以来首次资金回归。

      虽然在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QE2)即将结束、欧债危机坏消息不断以及内地随时可能启动加息的大背景下,全球资本市场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一向嗅觉灵敏的大型海外基金已重新把资金投向亚洲新兴市场及中资股。

      资金流向追踪机构EPFR资料显示,截至6月1日的过去两周,亚洲区的新兴市场股票基金结束资金净流出,连续两周实现资金净流入。上周亚洲(日本除外)股票基金净流入2.7亿美元,其中的2.44亿美元进入大中华股票基金。野村的统计则进一步指出,有1.29亿美元流入了中资股基金,1.07亿美元流入港股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