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主体功能区规划即将公布 为经济结构调整“护航”
  • “9+1”政策体系
    保障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
  • 世行:发展中国家
    须进一步紧缩
  • 我国将三管齐下缩小区域差距
  • 警惕热钱卷土重来
  •  
    2011年6月9日   按日期查找
    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焦点
    主体功能区规划即将公布 为经济结构调整“护航”
    “9+1”政策体系
    保障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
    世行:发展中国家
    须进一步紧缩
    我国将三管齐下缩小区域差距
    警惕热钱卷土重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警惕热钱卷土重来
    2011-06-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陈俊岭 ○编辑 衡道庆

      ■新闻分析

      ⊙记者 陈俊岭 ○编辑 衡道庆

      

      世界银行在8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的强劲增长导致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全球挑战,包括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节节攀升以及随着货币政策收紧和利率上调可能诱发的破坏性热钱卷土重来。

      就我国的情况来看,自去年10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升至4.4%以来,我国CPI一直维持高位。近期,更受南方干旱和猪肉涨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机构普遍预测5月份CPI增幅可能从4月份的5.3%升至5.5%左右。为抑制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和回收流动性,央行自去年10月以来,实施了四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此前的2.25%提高至目前的3.25%。尽管如此,目前国内通胀压力依然未有降低的迹象,与此同时,在连续加息之后,国际热钱的流入压力也不容忽视。

      上月24日,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顺差高达1114亿美元,表明资本大量净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压力依然很大。

      事实上,自去年10月央行首次加息之后,市场上就有“加息将引致热钱”的担忧。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加息并不足以抑制通胀,加息使投资的冲动性扩大了,可能刺激物价的上涨,使得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此外,加息还可能使得热钱流入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从而进一步推高人民币升值预期。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员袁钢明认为,中国面临很大的国际热钱流入压力,这些热钱有一部分是看好中国经济的前景,但也有一部分是投机炒作。与此同时,国际资本的流入也会推高资产价格,进一步加剧国内通胀形势。

      不过,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看来,“加息引致热钱”是个习惯性的误区。

      “进来的钱是搏资产泡沫和价差的,而非息差。如果国内坚定减速和抑制资产泡沫,跨境资本流入的压力会减少,升值压力会减轻。”刘煜辉认为,过往几年的经验数据表明,当国内宏观调控加码,内需被抑制(进口减速)时,跨境资本流向将出现逆转,钱开始减少进入国内,甚至流出境外。这是市场投资者的选择,与内在经济的逻辑相一致。

      为应对通货膨胀,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先后进入“加息通道”,但在美国量化宽松依然没有退出的背景下,加息势必引起国际热钱的流入。如何在抑制通货膨胀与防止热钱间权衡,考验着各国央行的智慧。

      对此,资深财经评论人余丰慧建议,防范热钱流入需要央行、外管局、商业银行以及其他所有金融机构密切监测、共同防范。更加重要的是,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能任其无限制地升值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