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反思增长方式 “三荒两高”困扰当下中国经济
  • 安凯客车
    逆境中求转型
  •  
    2011年6月9日   按日期查找
    5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焦点
    反思增长方式 “三荒两高”困扰当下中国经济
    安凯客车
    逆境中求转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反思增长方式 “三荒两高”困扰当下中国经济
    2011-06-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雁争 ○编辑 王晓华

      在重庆涪陵,不少农民因为没有汽油而无法开动自己的插秧机。

      而在全国655个城市中,现在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

      在2011年一季度,101个城市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已经超过金融危机时的历史高点。

      货币政策收紧,企业续贷要排队等一个月,而民间借贷利率平均依然在24%左右,部分民间借贷机构利率则高达39%。

      被称为“三荒两高”的“钱荒”、“电荒”、“用工荒”和“高成本”、“高税负”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困扰着当下的中国经济,使我们不得不去反思中国经济原有的增长方式。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王晓华

      “油荒”、“气荒”、“煤荒”以及“水荒”困扰着当下的中国经济。一些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要素正变得全面紧缺,迫使我们反思中国经济原有的增长方式。

      

      全国近400个城市缺水

      在经历“油荒”、“煤荒”等资源短缺预警后,“水荒”也开始凸显。前量子基金合伙人、商品大王吉姆·罗杰斯日前表示,水资源短缺将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隐忧,若无法解决水资源短缺,则中国繁荣将由此“终结”。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水务局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1.84亿立方米,用水量却达到了35.5亿立方米,北京水资源的缺口接近14亿立方米。严重缺水势必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而在全国655个城市中,现在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城市长期受缺水困扰。

      “水荒”还有迅速扩展的势头,“南涝北旱”的局面正在被打破。以台湾为例,由于梅雨季节降雨量不如预期,目前正面临8年来最严重“水荒”,西部10县市面临限水困境。

      由于半导体、面板、塑化及钢铁业都是每月用水超过千吨的产业,台湾有关人士表示,万一进入第三阶段分区供水,这些行业的厂商势必减产。

      业内人士认为,若旱灾无法改善,届时对半导体产业的冲击,恐怕比日本大地震还要严重。

      为了抗旱,台湾要求厂商减少使用冷气、暂时关闭泳池。台湾一些科技园区纷纷减少外墙清洗、浇花与冷却系统用水。同时,水车成了抢手货,租金涨了一两成不说,还得预付不菲的“优先承租金”。

      

      “油荒”阴霾并未消散

      在水荒迅速扩展的同时,“油荒”的阴霾也并未散去。

      在重庆涪陵,不少农民因为没有汽油而无法开动自己的插秧机。

      当地一位农民表示,“由于误了插秧季节,粮食产量就要降低,大概的经济损失在50%左右。”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认为,市场供应偏紧主要是消费大幅增长导致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成品油消费6187万吨,同比增长13.6%,其中柴油消费同比增长15.1%;成品油消费增幅高于产量增幅3.6个百分点。成品油库存持续下降,3月末降为1390万吨,环比下降8.8%;其中柴油库存770万吨,环比下降15.2%。

      5月底,发改委已经发布预警:二季度是国内成品油传统消费旺季,再加上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预计国内油品供应形势仍不容乐观。

      作为资源性产品,煤、电、油、气紧密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油荒”成为现实,其传导作用不容低估。

      “电荒”:

      倒逼之下结构调整更迫切

      ⊙记者 叶勇 ○编辑 王晓华

      

      此轮电荒存在供给面和需求面两方面重要原因。从供给面看,是能源工业存在结构性问题。而从需求面看,则是高耗能产业今年以来报复性反弹造成的需求猛增。无论是能源工业结构还是我国整个产业结构,电荒倒逼之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求更加迫切。

      记者了解到,江苏一些地区目前已经有企业接到限电通知,一些企业明确判断未来会被采取限电措施,而浙江也有企业表示,迎峰度夏期间,也将会收到限电通知。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预警,若来水偏枯,持续出现异常高温天气,国网公司经营区域电力缺口将达到4000万千瓦,华北、华东和华中电网缺口将分别达到800万千瓦、2000万千瓦、1200万千瓦。

      从供给面看,中电联认为,由于近几年电源新增的机组类型结构、地区结构不均衡,使火电比重快速下降、新能源发电比重提高、西部地区电源装机容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快速增加,而相应的电网建设没有跟上,导致全国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严重受限,东部、中部地区的季节性电力缺口增加,反之西部、东北地区富余的电力无法输送到东中部,这是典型的结构性缺电格局。

      而从需求面看,用电量需求增长十分旺盛。中电联数据显示,4月份,化工、建材行业月度用电量规模创历史新高,黑色、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月度用电量规模也保持历史较高水平。4月份四大行业合计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34.4%,较3月份提高了3.1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35.6%,比3月份提高了3.1个百分点。

      而来自发改委的数据表示,前4个月,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增速高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增速0.4个百分点。4月份,建材、化工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1%和13.9%,分别比全国工业平均增速高4.7个和0.5个百分点。当月粗钢产量5903万吨,增长7.1%;水泥、平板玻璃、烧碱、乙烯、甲醇等产量增幅都在20%以上。

      一边是电力工业结构性原因造成的供电能力不足,一边是高耗能行业拉动的用电需求猛增。从中长期来看,如何抑制不合理的高耗能需求,推动产业结构朝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成为必然之路。

      因此,尽管电价调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但是,发改委内部人士认为,通过价格手段,提高能源价格,增加用电成本,限制不合理的用电需求尤其是高耗能行业用电需求,是促进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用工荒”:

      劳动力出现结构性失衡

      ⊙记者 秦菲菲 ○编辑 王晓华

      从金融危机时便频频见诸报端的“用工荒”似乎并非“昙花一现”。

      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1年一季度,其监测的101个城市中,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7,已经超过2007—2008年0.98的历史高点。

      

      用工难题在全国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金融危机时珠三角、长三角等劳力输入大省出现用工难题,目前的用工荒已经蔓延到全国范围。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东、中、西部地区劳动力需求均大于供给,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09、1.05、1.07。

      从不同省份看,江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的信息显示,第一季度,全省求人倍率为1.22,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增加0.0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0.09。即便是作为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第一季度全省求人倍率也达到了1.2。

      在这场“用工荒”中,最先被波及的无疑是中小企业。据民建中央的调查,超过90%的受访珠三角企业表示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化迫使企业提高员工待遇,从而带来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2010年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加了22.8%。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廉价劳动力时代正在成为过去时,长期以来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低成本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维系。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支撑中国经济实现第一次转型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用工荒”的日益突出意味着这一发展优势正在逐步消失。“用工荒”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正是倒逼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力量。

      

      结构性失衡明显

      “用工荒”不仅仅是用工的短缺,其结构性的问题也更加凸显。记者采访时发现,一些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普工和技工成为最难招的工种。

      一家纺织服装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在普工不太好招,几乎很少有人来询问这方面的招工信息。虽然企业给的工资已经比较可观,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些比较辛苦的传统行业。

      “现在的90后年轻人想法变了,他们宁可去做服务员、去商场卖衣服,一个月挣1000多块钱,也不愿意做这种传统行业的工作,一个月挣3000块。所以我们这个行业的平均年龄偏大,这很难改变。”上述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在普工之外,拥有技术的人才更是难求。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各技术等级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高级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师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2.29、2.19、1.89。

      与此相关的是中国劳动人口总量和占比的变化。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翟振武对记者说,“十二五”期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最高点,然后缓慢下行。

      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比例开始缓慢下降,中国劳动力总量还将大大高于全部发达国家劳动力的总和,短期内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固然存在,但劳动力结构失衡将是更大的问题。

      “钱荒”:

      长时间“等贷” 煎熬中小企业

      ⊙记者 周鹏峰 ○编辑 王晓华

      货币政策的收紧让过去两年受惠宽松政策的企业对“钱荒”深感不安,长时间“等贷”已经成了不得不接受的煎熬。业内人士预计,“钱荒”还会随着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得以延续。

      “钱荒”到底情况怎样,从银行信贷投放时间可见一斑。温州市信用担保行业协会会长郭炳钞昨日告诉本报记者,在正常情况下,企业贷款到期后,银行会很快再续贷,流程只需一个星期左右,但现在续贷至少也要排队等一个月。

      民间借贷利率随之水涨船高。来自温州监管部门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民间借贷利率年化平均水平依然在24%左右,部分民间借贷机构利率则可能高达39%,与5月份相比没有明显改观。

      但就民间借贷而言,现在的关键问题已不是利率有多高,而是是否有钱可借。

      近日,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他每天要接待至少三、四批想到温州融资的外地人,还要接大量的融资求助电话。相比“利率高”,“借钱难”问题更突出。

      “钱荒”缘起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自去年1月12日启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周期至今,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已经连续被上调11次。自去年11月起,每个月都会迎来至少一次存准率的上调。截至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已经达到21%的历史高位,中小金融机构存准率在连续上调8次后,也达到了17.5%的高点。

      银行大量资金因此被冻结,郭炳钞说,如果再提高存准率,银行更无钱可贷,部分企业资金链可能会因此断裂。

      今年郭炳钞接待了很多来温州调研的部委人士,也多次向上级反映不能再提高存准率,但据他估计,存准率仍可能被上调,“钱荒”也会因此加剧,民间借贷利率将继续走高。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6月份仍然存在继续上调存准率的可能;在6月或7月,仍然可能继续加息。

      交行金研中心则认为未来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和频率将取决于物价回落的时点及幅度。根据他们的预测,今年二季度CPI同比的平均涨幅将维持在5%以上的高位,因此,预计二季度利率仍有可能再提高一次,同时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也不会减弱。为抑制输入型通货膨胀,汇率升值的幅度也将会有所扩大。

      但他们认为,如果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如期减轻,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和频率将明显放缓。而温州监管机构人士则维持其“下半年资金紧张局面会缓解”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