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
近期随着美国经济增长出现降温信号,各界对于美联储可能被迫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的预期有所上升。不过,从美联储自身的表态以及经济学家的普遍判断来看,美国继续推出新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并不大。⊙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QE2被证明无效
为了帮助美国经济走出衰退,美联储已降息至零区间,并通过先后两轮量化宽松政策,买入2万亿美元的国债和其他债券。按计划,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于本月底结束。
事实上,在美联储去年11月启动规模为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国债收购行动之前,包括共和党议员、民间经济学家以及美联储多位高官在内的人士都发出警告称,类似举措虽旨在控制借贷成本并刺激经济,但不会实际奏效,而且还有推高通胀的风险。
如今,QE2还有几周就将结束,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就业报告也远低于预期。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埃尔埃利安本周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就增加就业和提高经济增长而言,美联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并未达到目标。他表示,虽然收购国债计划将投资人推向股票等高收益资产,但通过向经济注资而降低失业率的“传导机制”并未奏效。相反,QE2间接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无必要再推QE3
而从包括伯南克在内的美联储官员的表态以及一些专家的观点来看,美联储出台所谓QE3的可能性也并不太大,受到的政治阻力也会较以往更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代理总裁利普斯基8日说,随着出口增长和可支配收入增加,美国经济很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出现增长加快,鉴于此,他认为美联储没有必要考虑进一步的货币政策刺激措施。利普斯基指出,美国增长放缓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降温,很可能只是暂时现象,主要是受到了能源价格今年以来的大幅上涨等因素拖累。
世界银行发展前景部主管汉斯·蒂莫8日在北京表示,美联储不太可能施行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因为这类政策的效果正在减弱。
对于近期美国一系列疲软的数据,美国主流经济学界的共识是,目前经济只是出现了增长过程中暂时性疲软,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地震引发全球供应链中断的滞后效应、汽油价格上升以及美国近期的灾害天气。随着这些因素的逐步缓解,加上灾后的重建活动带动汽车和房地产市场,美国下半年经济增长反弹是大概率事件。
退出之路仍坎坷
事实上,伯南克自己也承认,尽管当前经济增长放缓,但下半年美国经济有望重拾动能,进而也会带动就业市场缓慢复苏。
美联储达拉斯分区银行总裁费希尔近日则表示,在刺激经济方面,美联储已经做得够多了。他认为,当前美国金融体系中有充裕的流动性,当局在刺激需求方面可以做的已经不多。
不过,即便不出台新的刺激措施,但相比通胀问题更突出的新兴经济体,受困于内忧外患的美国短期内似乎也不敢在货币政策正常化方面迈出太大的步伐。总体上,退出将是一个较为坎坷的过程。
利普斯基表示,由于美国复苏较为缓慢,失业率高企的问题可能仍是一个风险,因此对发达经济体而言,保持刺激性的货币政策目前可能是适宜的。此言与伯南克周二的讲话不谋而合。
瑞士信贷经济学家陶冬认为,基于对经济重回衰退以及国债市场剧烈动荡的担忧,美联储的退出策略将是“一慢、二看、三通过”,慎而又慎,得拖且拖。
在上周的非农就业报告出台后,市场人士进一步下调了对美国加息的预期。野村证券预计,美联储在6月末结束QE2后,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其证券组合规模不变,而加息可能要到明年晚些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