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着眼于长远
⊙本报记者 周宏
“从长期来说,我们会不断突出团队的价值投资理念,鼓励基金经理拥有鲜明和完善的个人风格,同时严格控制风险,并着眼于长期稳健的业绩与排名。”谈及未来的团队发展方向,农银汇理基金投资副总监张惟侃侃而谈。
风险控制是“免费的午餐”
曾在国外担任过一线投行的对冲基金经理,掌管过250亿欧元的权益类资产投资的张惟,回到国内任职,做的第一件事却与风险控制有关。这颇有兵法中“未言进,先言退”的意味。
“对冲会使我们的投资眼光更加全面,其中首要一点的经验是,不要在一件事情上冒太大风险。”张惟说,投资是靠冒风险赚钱的,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但是把资产高度集中在少数资产上,却使得投资在无法预期的风险面前没有防御力。
“雷曼破产、双汇出事这些案例,都是很难预期的。但是,资产配置的比例高低却决定了基金经理未来的命运。在风险事件中,1%的损失和20%的损失意义完全不同。对于前者,投资经理可以轻松化解。而后者就伤筋动骨了。”
张惟因此认为,把资产分散在相关性尽量小的不同类别的优质资产里,在不同的风格和策略间均衡配置,可以有助于分散风险、平滑波动。“这对基金的长期绩效是一道‘免费的午餐’,值得长期享用!”
明确优势所在
在农银汇理的投资团队中,张惟力推行的是定期绩效归因分析。
“在我们团队内的投资经理,每个月、每个季度都有一份详细的绩效归因报告,清楚地表示了这一阶段基金业绩的归因。超额收益来自于哪里:是个股选择,还是行业轮动,还是择时?是大盘股选得好,还是小盘股选得好?”
张惟表示,这样的分析并不是风控岗位或管理层拿来做风险控制,因为风控部门也在从他们的角度做基金的绩效归因。这张表是给农银汇理的基金经理们自己看的。让基金经理清楚地了解,他们投资的擅长什么:是善于选时,还是善于挑行业,或者选个股;在哪些行业或者板块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更强,哪些行业和板块配置和选股能力还需要提高。
“在这基础上就能知道,当基金经理在擅长的领域发现机会时,就可以重拳出击。而如果在不擅长的领域,那么一方面基金经理要提高完善增加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注意吸收外脑的经验,与买方和卖方的研究员多交换意见。”
“这将指导基金经理配置的方向,也会启发基金经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张惟认为。
投研团队建设
在投研体系上,农银汇理一直推行研究驱动投资的模式。要求研究员一方面和外部券商研究员、行业专家充分沟通,把他们最新观点及时传递给基金经理;另一方面,研究员必须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研究框架,对行业基本面和上市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做第一手的研究和调研。张惟认为:“紧跟核心卖方的观点可以使我们不会和市场主流观点脱节,但是独立的研究才是我们能够脱颖而出的秘密武器。”
“我们的主动型股票基金经理都已经很成熟,几只基金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表现一直在市场上名列前茅。对于这一块,我们除了在研究和业绩分析方面做出全面支持外,更多的鼓励基金经理能够独立决策,做出各自的风格。”张惟介绍,他现在另一项重要工作是人才的培养:“我们采取老中青结合的梯队结构,并形成了传帮带的传统。一方面,人力成本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结构下,每个人都有清晰的上升路径,为团队的长期稳定建立了基础。”
稳健而长远的投资
面对日益白热化的业内竞争,张惟表示,农银汇理旗下基金的业绩目标是做长远的投资。“首先,我们会追求稳健的风格。包括收益的稳定性和排名的稳定性。其次,我们也会在考虑市场的前提下,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而在农银的价值投资框架内,估值总是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投资首先是看估值,看一个公司值不值这个钱。在保证一定的安全边际的前提下,再考虑市场情绪,看同类公司估值水平的市场变化趋势。”
对于未来的市场,张惟觉得“便宜的东西”已经很多了。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上的一些蛛丝马迹显示底部已经不远了:新股大面积破发、沪深股市成交量下降、部分钢铁股已经跌破净资产、四成沪深300成分股的市盈率已经低于去年谷底。同时,海外对冲基金开始买入富时中国指数多头期权,险资开始入市等等。“虽然短期内还缺一点催化剂,但值得买的股票已经日益增多。这是我们未来会持续关注的机会,而我们也已经开始全面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