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宏
基金发行已经坠入低潮期无疑。
近期业内不断疯传的都是基金难卖的消息:这家发了几个亿,那家实际销量只有几千万。有的大公司基金销量也不尽如人意了。而且,类似消息越传越多,越传越盛。
但同样令人关注的是,即便是发行清淡如斯,新基金的发行并不减少。同档发行的基金从上周初开始略微下降。伴随着下一阶段的新基金次第推出,基金发行热度应该仍在上升。这可不是基金低潮期的样子。
根据历史经验,真正的低潮期,应该是大型基金公司最终都推迟和调整基金发行的时代。基金募集极其艰难,只能靠一些稳定收益率的产品略撑场面。那是现在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样!
问一下业内,为啥基金难发还在发呢?发现实际的情况和大家嘴里口里传说的就不同了。
首先,从舆论氛围上和数字看,基金的募集水平是在降低,但仍在大家愿意发行的底线之上。基金难卖是和过往的发行数字比较,渠道还没难到一点油水也挤不出来。基金产品在业绩和激励的作用下,多少还是能卖一点。说低潮还真尴尬。
其次,难卖是结构性的。说基金难卖,但并不是全部难卖。比如分级的债券基金销路就不错,比如有较高保底收益的产品销量也不错,有的基金一天就销完。这些基金发行得好的实例也证明了基金发行市场并未全部进入冰冻期,只能说相对寒冷了点。
其三,难买是“挤”出来的。基金难卖是难卖,但是这很大程度上是大家“拥挤”出来的。比如一个渠道有近十个基金产品在“挤”着卖。比如同期20几个基金同时发行。每家哪怕只有过去的五分之一规模,还是比当年按着档期点着卖的时候要强。私下里做个揣测,如果把各家的基金全部停掉,每家都选择最强的产品出山进行募集,每家的募集时间也如过去那样撑满一个月,或许单个产品的募集数字就不会那么难看了。
其四,基金发行总量下降是大势所趋。当然,归根结底,现在基金募集水平下降恐怕是大势所趋。基金募集发行市场化的趋势推进后,基金单发上量越来越有偶然性。同时,市场氛围整体不佳又限制了募集水池的攀升,大河不满小河干,基金发行下行就难免了。
一切是市场规律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