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骗”食品。哪“四骗”?骗色、骗香、骗味、骗钱。前三骗是手段,后一骗是目的,就是为了一个字,“钱”。
为了钱,一些不法商贩什么都想得出来,什么都敢干。甚至在食品、药品、饮料、保健品上,都敢下手。这就是最近从台湾宝岛传来的消息。
最近台湾的塑化剂风波越闹越大,受害人已波及到三至五岁的小孩。一些孩子的敏感部位发育异常,日后或将引起生理、心理与社会问题。
这些无辜的孩子遭此横祸,就是因为吃了有毒塑化剂食品。而妈妈们更是没有想到,她们每天给孩子吃的东西居然有毒。所以悲愤异常,都想讨个说法。
受害的不止是儿童,被污染的还有成人饮品、食品,包括面包、咖啡、奶茶等,一些台湾知名的美食,都受到了冲击。影响之大,一时难以评估。
在大陆,与塑化剂风波相类似的,是前一阵子在上海等地出现的“彩色馒头”和“毒豆芽”事件,也是黑心厂商的违法妄为。
为了牟求暴利,一些不法商贩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来坑骗消费者。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四骗”,通过骗色、骗香、骗味,来谋求骗钱。而所谓骗色、骗香、骗味,则是针对中国美食的特点而来的。
因为中国人讲究食物要色、香、味俱全。端上台面的菜式、茶点,不仅要好看,还要闻之有余香、视之有悦色、品之有韵味。这样才有水平,才能吸引人。当然也会卖出好价钱。
为了做到这一点,过去的师傅总是很讲究选材,只有找到好的食材,才有可能做出佳肴来。如果是臭鱼烂虾,肯定不会通过师傅的把关。
但是,今天的情况不同了。一方面,上馆子、吃方便食品的人多了,对好食材的需求上升了。另一方面,现在食品工业越来越发达,不仅能“化腐朽为神奇”,而且能“创造”出许多匪夷所思的“美味”来。
这种“创造”,一是从视觉上模仿真货,以达到骗色的效果;二是从味觉上模仿天然食材,以蒙骗味蕾;三是从嗅觉上误导顾客的感受。比如,像有些牛奶咖啡,根本就没有一点咖啡豆和牛奶的成分,完全是化学合成物,却拿来高价蒙骗钱财。
这种用化工方法来制造的美食,现在非常流行。有些在合法与非法模糊地带,有些根本就是违法了。而消费者对此则懵懵然,很少知情。
因此,现在要治理“四骗”食品乱象,一要让信息透明化,让顾客知道食品的全部信息;二是要建立食品举报制度,严格执法;三是要规范食品行业行为,不能让中华美食的金字招牌葬送在黑心商人手里。
食品绝不只是口福的问题,它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绝不能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