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上证零距离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美债危机步步逼近 华尔街提前“彩排”迎大限
  • 非洲最大自贸区谈判启动
  • 意大利公投决定核电未来
  • 儿童概念海外逆势受热捧
  • 加码刺激政策:
    日本央行“必选题”
  • 国际板将会改变什么(上接封一)
  •  
    2011年6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财经海外
    美债危机步步逼近 华尔街提前“彩排”迎大限
    非洲最大自贸区谈判启动
    意大利公投决定核电未来
    儿童概念海外逆势受热捧
    加码刺激政策:
    日本央行“必选题”
    国际板将会改变什么(上接封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际板将会改变什么(上接封一)
    2011-06-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际板将会改变什么

      (上接封一)之前的统计显示,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51家会员交易所中,超过70%的交易所已经建立规模大小各异的国际股票市场。虽然其中大多数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在各个交易所的未来发展战略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全球市值排名前十位的证券交易所中,只有上海与孟买证券交易所没有境外上市公司。上交所要跻身世界一流交易所的行列,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核心力量,必须建设自己的国际板市场。

      (二)

      对中国内地市场而言,国际板将会改变什么?

      有关方面在论证和设计的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了市场的承受力。平心而论,考虑到相关政策正在制定中,管理层出于稳妥审慎的目的,之前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详尽地向外界公布和披露相关的设计原则和细节。市场似乎未解其中“深意”。

      对此,外界出现一定程度的猜测和误解、担忧在所难免。由于一段时间以来,受国内国际各种因素困扰,A股市场持续低迷,有些市场人士片面、断章取义,甚至极端地把拟建中的国际板与市场的涨跌简单挂钩。

      中国股市20年来的发展表明,对任何政策出现情绪化、极端化的解读,最终都会贻害市场。

      据了解,上交所国际板建设与制度设计的总体原则遵循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总原则,即:以我为主、循序渐进、安全可控、竞争合作、互利共赢。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将适用《证券法》。

      对跨境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各国、各地区监管部门都高度关注的问题。

      中国监管部门为加强国际板境内投资者保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完善制度:一是提高国际板上市门槛,从市场准入方面防范国际板有关风险;二是加强国际板信息披露,特别是风险披露,同时强化投资者教育;三是建立国际板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对投资者投资国际板股票设立一定的门槛;四是强化和深化与发行人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证券监管合作,增强对境外上市公司监管的有效性;五是积极运用司法救济保护投资者,扩大法院受理国际板涉及的证券民事案件的范围,同时通过国际板相关规则尽量增加国际板争议与中国的连结点,扩大我国法院的管辖权。另外,还将考虑对国际板公司的诉讼实行集中指定管辖,以及在国际板争议中考虑采用协议管辖制度和仲裁制度。

      另外,国际板公司的上市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初期数量相当有限,筹资规模并不会很大,不会出现失控状态。

      在定价方面,考虑将按照国际通行做法,要求境外公司在境内发行价格不高于境外二级市场股票价格,避免在境内高价发行。

      国际板在设立伊始,将设立比较高的门槛,目标主要是世界500强企业或红筹公司,重点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以及与中国有重要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的优质企业。

      对于这种制度安排,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上交所设立国际板,有利于国际化的信息披露准则、公司治理准则以及国际化的监管理念的引进,并对A股上市公司形成强烈的示范效应;有利于A股市场逐步具备对国际资产的定价能力;允许境外公司到境内市场上市,将更多地把金融资源和金融活动留在本土市场,有利于造就强大的本土金融服务业和增强境内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A股市场从新兴加转轨市场向成熟资本市场迈进;有助于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增强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国际板有利于理性投资。有关市场人士认为,世界500强等一流公司一旦入市,可能还会对内地股市久治不愈的上市公司“铁公鸡”现象等形成冲击,有利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促进投资者权益保护与市场公正,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内地股市重融资、轻回报的倾向。

      还有观点认为,国际板将促使中国的投资者更新投资理念,拓宽眼界使其投资具有全球视野,成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

      总之,市场的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是必然趋势。割裂的、封闭的、甚至带有狭隘情绪的市场文化显然不再适合中国经济日益成长的要求,也不利于中国证券市场走向真正成熟。

      实际上,未来的国际板初期监管之严、规模之小、质地之高可能是其主要特点。

      尽管如此,对待新生事物尤其需要宽容和豁达。除了不要简单的喝彩之外,更不要短视和片面,像毛泽东点评《登徒子好色赋》所说的那样,“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应该冷静平和地看待之。

      (三)

      我们说,股市是展示人性的舞台,对新生事物的恐惧心理与生俱来。对市场而言,开设国际板必须学会克服“恐新症”。

      事实上,在中国证券市场20年发展中,许多制度创新都曾遭遇过不同程度的误解、猜忌。可以说,在国际板定位、基本原则和相关制度设计尚未披露的情况下,市场对国际板存在一定的误解和恐慌是正常的。

      真理越辩越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证券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亦然。

      纵观当下股市之低迷,其内在因素相对比较复杂,某种程度上是经济运行中内在因素的外化。股市涨跌有其自身的规律,只不过总要找个原因罢了。事实上在我们的采访中,更多的理性投资者,并没有把国际板与股市涨跌简单联系起来。

      一种最简单的思维就是把国际板的推出,看作是市场的“扩容”。

      对此,必须重新认识一下“扩容”和“圈钱”,也需重新审视我们的股市文化。不加分析把一切都打上这样的标签,显然是缺乏远见的。一个没有新股的市场就像一个没有客人的宴席,如今的投资者可能无法想象那是个什么样子。

      针对市场反应强烈的一些担忧,我们经过审慎认真地沟通了解后感到,开设国际板是一个标志,是试点的、渐进的、有节制的、高门槛的、适用中国现有证券法规和符合国情的。就目标企业而言,不是什么样的公司都能来上市的。

      一些专家就曾诘问,汇丰银行作为世界优秀公司在全球五地上市,其监管在全世界的眼皮底下,难道到中国来上市就变成“提款机”了?更有人士反问,是否停止创新,不开国际板,中国内地市场就一路高歌了呢?你能想象一个只有“老八股”的股票市场是什么样吗?中国股市现在的局面难道不是不断扩大才造就的吗?

      对此,历史上有过印证,道理不辨自明。

      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曾说过,不创新才是最大的市场风险。因此我们不应“恐新”,不能因迁就某种文化而不思进取,不再创新进步。更不能让停滞不前和固步自封变成一种养料,去滋生偏见和固执。

      广发证券的研究人员就认为,综合分析,国际板的设立不会对A股市场估值体系形成系统性冲击。

      我们还应看到,把股市的持续下跌与即将推出的国际板想当然联系起来,将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恐慌情绪。谈国际板而色变,恰恰说明中国投资文化之不成熟,需要引进更多的投资路径选择来改变。

      在我们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的证券机构的研究人员都给出这样的答案:国际板给未来的市场带来多方面的好处和变化。制度准备和技术准备肯定比较充分。

      我们也了解到,相关制度设计细节,与有关部委之间的沟通协作十分顺畅,操作层面没有障碍。

      投资者应该看清的是,那些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借口,要求市场不再创新发展的论调,才是没有真正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今天,中国正在融入全球经济,再也不是一个封闭、割裂的单一区域市场,国际和国内资本都在追逐着他们的宠儿,市场要素的自然顺畅流动是必然趋势。在中国经济发展规模日益庞大的巨大动力驱动下,推动一个与之匹配的全球化的资本市场的建立,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中国投资者的利益。事实上,历史的每一次进步,无不体现着认识的进步和市场的共识。尽管不能简单地类比,但就观念而言,30年的改革开放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引进外资、吸收先进管理先进经验的历史。

      上交所建设国际板,是国家经济金融发展战略的需要,是资本市场走向开放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需要。这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标志。而开放的本身往往伴随着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比起当年发轫之端,现在市场的各方面条件不知进步了多少。不过伟人邓小平的气魄和话语仍然值得今人重温:坚决地试。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句话里透出的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无所畏惧的精神,值得市场的建设者们践行。资本市场建设需要拿出非凡的胆识与气魄。

      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担当。对中国来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全国市场,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提供的机遇,不可错过。

      展望国际板,革命领袖当年充满激情和伟大洞见力的诗意语言似乎更加贴切:“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帆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