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观点·专栏
  • 7:海外·产业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调查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抢人”大战持续升温 “用工荒”奏响产业转型序曲
  • 珠三角:三大行业“用工荒”最严重
  • 温州:“三荒两高”残酷淘汰低端制造业
  • 人口红利
    或于2013年消失
  •  
    2011年6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焦点
    “抢人”大战持续升温 “用工荒”奏响产业转型序曲
    珠三角:三大行业“用工荒”最严重
    温州:“三荒两高”残酷淘汰低端制造业
    人口红利
    或于2013年消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温州:“三荒两高”残酷淘汰低端制造业
    2011-06-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文嫣 ○编辑 王晓华

      ⊙记者 王文嫣 ○编辑 王晓华

      

      “低、小、散”的温州制造业数年前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只是今年,面对劳动力短缺、经营成本高,企业经营的艰难程度更为突出。研究温州经济模式的人士认为,“三荒两高”一方面残酷地淘汰温州的低端制造业,另一方面将加速推动温州经济模式发生变革。如能对温州特殊的金融环境进行规范和改善,“去制造业”未尝不可。

      

      制造业难以为继

      “今年接到的订单挺多的,但是没人肯做了。”温州一家中型服装企业负责人叶先生向记者抱怨到,他原本今年打算招1000个工人,平均工资定在1800—2500元,而且公司还提供宿舍、伙食和休假等员工福利。结果前来报名人数只有200个不到,真正留下来上班的只有100多个人。为了完成订单,只好又将大部分订单转给其他企业加工。叶先生表示,服装加工的利润率不高,靠数量取胜。没有工人,产量上不去。同时,劳动力成本、原料成本较去年又增加了2—3成。估计今年很可能白忙一场。

      叶先生的企业并不是个例。温州市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数据显示,温州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并不低。2010年同期所有工种的月平均工资1548.09元,2011年2月已上升至1810.24元,平均工资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6.93%。但前往该中心登记求职的务工人员从2001年的51万余人下降到2009年的18万人左右,2010年只有12万人,预计今年温州的用工缺口将超过20万人。

      根据多位温州民营企业经营者分析,随着产业西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就近打工。来温州务工的人员数量明显下降,而且有相当比例的年轻务工人员对传统制造业不感兴趣,宁可放弃较高的收入也要选择相对轻松的工种,又造成了结构性的“用工荒”。由于“用工荒”形势越来越严峻,再加上土地成本等经营成本远高于内地省份,一部分温州企业已经选择向内地省份迁移。而规模较小的制造企业如不转型迟早将被市场淘汰。因此,业内人士预计,温州本地的制造业规模将不断萎缩。

      

      “去制造业”的正面意义

      基于前述判断,2003年起温州企业家对实体经济扩大再生产已产生了严重的信心不足。原先积累的资本从实业流出,用于炒作房地产、资源性商品等,企业依然维持着10年前的规模。这种现象被研究人士定义为“产业空心化”、“去制造业化”。对于这种现象,大多数专业人士表示担忧。

      不过,记者与研究温州经济及政策的人士交流时,却听到了不同的观点。一位温州市经济研究人士认为,温州缺少发展制造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例如土地供应不足,缺少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政策,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的结构调整难度极大。但从另一方面看,温州民间资本充裕,缺少投资渠道和平台。不如适当发展相应的平台,例如股权转让、风险投资,让资本进入到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升级。该人士还以股神巴菲特家乡奥马哈为例,表示如有适当的政策引导扶持,温州有望成为中国的“奥马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