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艾家静
终极名单出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上演一场“龙凤斗”。
当地时间13日晚,IMF发表声明宣布,墨西哥央行行长卡斯滕斯和法国财长拉加德成为最终的两位候选人。
尽管美国方面尚未就支持谁出任新总裁做表态,但舆论普遍认为,考虑到IMF目前以西方为主的投票权结构,拉加德此次胜出的概率较高。对新兴经济体而言,专家表示,即便这一次没有“推翻”西方对IMF和世行一把手长期“垄断”局面,但此次事件必将成为一剂强效催化剂,推动国际机构在未来进一步提高新兴经济体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拉加德一只脚踏上宝座
IMF执董会13日的声明,较外界预期稍稍有些出入。原本大家认为可能有多位候选人,但最终只选定了两位。
IMF的声明说,新任总裁候选人的提名程序已于本月10日截止。根据执董会今年5月20日的声明及IMF的适用规则,执董会做出了以上决定。执董会将在华盛顿会见两位候选人,并将举行会议讨论两位候选人的实力,再做出最终选择。预计新总裁的遴选将于本月30日之前完成。
现年53岁的卡斯滕斯拥有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IMF副总裁、墨西哥财政部长。现年55岁的拉加德现任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长,曾多年担任律师。
不少人认为,拉加德胜出的概率较高。著名的国际政治预测市场InTrade的数据显示,拉加德最终当选IMF总裁的概率高达九成,而挑战者卡斯滕斯的胜算仅为5%。连卡斯滕斯本人也承认,自己最终胜出的机会很“微弱”,而拉加德获胜的机会“相当高”。
截至周一,美国并未明确表示对拉加德的支持。美国财政部一名官员当天称,美国尚未支持某一名候选人竞选IMF总裁职位。不过,有分析认为,美国本质上还是倾向于支持拉加德,以换取欧洲人对于美国继续把持世行行长的支持。
新兴经济体并非毫无收获
就在上周末,67岁的以色列央行行长、前IMF副总裁费舍尔意外宣布,他将参加竞选IMF总裁。不过,因为年龄超过了IMF为总裁设定的65岁的上限,他最终未能入选候选名单。
由于卡恩的意外“落马”,近期各界对于IMF选帅机制改革的呼声很高。前IMF官员、美国知名经济学家普拉萨德认为,卡恩的“性侵门”事件,很可能推动IMF的领导和监管架构发生“巨大和难以想象的”变革,美国和欧洲想要继续把持国际机构一把手的位置,难度会大增。
专家表示,即便此次新兴经济体的候选人没能最终当选IMF总裁,但此次换帅风波也会有助于推动新兴国家的国际发言权进一步提升。
按照2010年11月G20峰会达成的协议,发达国家将在2012年前向新兴经济体国家转移约6%的IMF投票权份额。而在人事方面,今年初,IMF任命新加坡财长尚达曼出任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的主席,这也是担任此职的第一位亚洲人。
拉加德前几天在自己的全球巡回拉票之旅中,也多次向中国、巴西、印度和沙特等新兴经济体的官员强调,IMF的治理和管理结构必须继续改革,并且要遵循包容性和多样性的原则。她还指出,IMF总裁的遴选应公开、透明和任人唯贤。
业界盛传,在现任IMF代总裁利普斯基退休后,现任IMF总裁特别顾问的前中国央行副行长朱民可能被任命为IMF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