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集
  • T8:钱沿广角
  • 全国近400个城市“喊渴” 破解“水荒” 须动真格
  • “钱荒”误伤中小企业
  • 节水灌溉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超预期
  • 部分上市公司
    利润空间遭挤压
  •  
    2011年6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焦点
    全国近400个城市“喊渴” 破解“水荒” 须动真格
    “钱荒”误伤中小企业
    节水灌溉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超预期
    部分上市公司
    利润空间遭挤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国近400个城市“喊渴” 破解“水荒” 须动真格
    2011-06-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雁争 ○编辑 衡道庆
      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部分地区饮用水极度紧张 资料图

      浪费加污染,造成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水荒”正由北向南长驱直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受到波及。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水务局2010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1.84亿立方米,用水量却达到35.5亿立方米,水资源缺口接近14亿立方米。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有关数据则显示,在全国655个城市中,现在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

      有关专家认为,“水荒”问题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警钟已经敲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已刻不容缓。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衡道庆

      全国近400个城市缺水

      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第二十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上,北京市水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

      近年来,北京“解渴”的主要思路之一,便是向周边的河北和山西借水。为解决不断加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2001年国务院批复了水利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报送的《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

      在水利部的统一协调指挥下,2003年至2008年,北京从永定河、潮白河上游的山西、河北各水库,通过天然河道集中向北京输水共计4亿立方米。

      有关专家表示,北京市地处海河流域,该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缺乏的地区之一,随着北京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北京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实际上,为北京“解渴”提供帮助的河北和山西,自身的水资源也不富裕。

      以河北为例,最近10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93立方米。而根据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小于1000立方米属严重缺水,小于500立方米属极度缺水。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今年3月底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李守信说,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发展阶段的多种原因,我国的城镇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城镇的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全国655个城市中,现在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

      前量子基金合伙人、商品大王罗杰斯日前表示,水资源短缺将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隐忧,若无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将面临挑战。

      

      浪费和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

      比水资源短缺问题更让人感到痛心的,是一些地方仍在粗暴地浪费和污染水源。

      以某一线城市为例——虽然政府明令禁止,十几个新的人造滑雪场还是以高尔夫球场的名义出现了。 按照环保人士胡勘平估算,该市每年人工造雪的用水量至少为100万吨,相当于8300个家庭一年的用水量总和。

      此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山东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高希星说,他去以色列考察时曾参加一个座谈,会议一开始对方官员就说:“你们哪里是‘灌溉’,分明是‘浇地’。”

      “浇地”是我国农民利用水资源最传统的方式,在走过数千年的历程之后,我国许多地方的农田灌溉依然没走出“大水漫灌”的方式。

      与农业相比,传统的工业用水模式造成的浪费更加严重,在某些工业领域,对水的重复利用率很低,并产生大量工业废水,而且往往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在污染地表水的同时,通过侧渗或者是灌溉,对地下水形成污染。

      “我国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年排放总量从1980年的239亿立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731亿立方米。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江河湖泊遭受严重污染。2008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达到758亿吨,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42.9%。”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对目前水污染问题非常担忧。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马新忠近日警告说,“浅层地下水是生态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它的崩溃将带来无法弥补的生态灾难。”

      

      水资源管理严守“三条红线”

      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已经由水利部起草完成并经过了多个部委会签,有望在获批后尽快发布。

      《意见》将划定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第一条红线,是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到2020年,全国年总用水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即强化刚性手段,对于取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的新增用水,对取水总量接近取水许可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用水。

      第二条红线,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到201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要比现状下降30%以上;全国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要从0.5提高到0.53以上。

      第三条红线,是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各地区要按照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严格控制入河湖限制排污总量;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作为各级政府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排污量已经超过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要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

      此外,水资源规划论证也将成为常态——超过红线的地区,或者水资源不足的地区,今后某些区域建设项目,尤其是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服务业项目,将受到限批或者禁批;而不进行水资源论证,项目将不得立项。

      《意见》出台后,将与水利部编制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方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央经费保障方案》以及面向基层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的理论读本《十问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文件一起,共同构成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有关专家认为,严格的考核与管理必将改善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但是要从根本上破解“水荒”困扰,就必须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的力度,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从源头上遏制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