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集
  • T8:钱沿广角
  • “欧洲财政部”能救欧元吗
  • 应在高监管下尝试成品油价市场化
  • 任何举措
    都不能背离股市运行规律
  • 逾九成理财产品跑不赢CPI
  • 缓解地方债务和通胀双风险的标本兼治之道
  • 战胜恐惧 信心无价
  •  
    2011年6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欧洲财政部”能救欧元吗
    应在高监管下尝试成品油价市场化
    任何举措
    都不能背离股市运行规律
    逾九成理财产品跑不赢CPI
    缓解地方债务和通胀双风险的标本兼治之道
    战胜恐惧 信心无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欧洲财政部”能救欧元吗
    2011-06-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章玉贵
      章玉贵

      本周一,标准普尔将希腊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接近“违约”的“CCC”级,这不仅表明这个拥有辉煌文明历史的欧陆小国如今已是欧元区经济的最大包袱,而且极有可能成为欧元体系解体的“火山口”。

      尽管对欧元区经济前景依然持乐观态度的人认为,即便愿意购买外围国家债券的人不多,但欧洲作为一个大型实体仍受到青睐。这次的债券为创建欧元区共同债券和推进欧元区财政一体化,做了一次绝好的广告。不过,现实似乎从来不相信假设。笔者对希腊也从来不乏好感,世人应当记得,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主办权之争,当时人们列出了N多理由笃信雅典会赢,例如1996年是诞生于希腊雅典的现代奥运会百年大庆,雅典人非常渴望那届奥运会返回故乡等等。信心十足的希腊因此喊出了“1996属于雅典”的争办口号。但是在财大气粗的美国面前,在崇尚实力的国际奥委会眼里,希腊的浪漫情怀与美国的金元势力相比,实在太脆弱了,最终亚特兰大以51:35的巨大优势击败雅典。

      当然,体育竞争与经济竞争没有太多的可比性,但从奥运举办权之争依然能够折射出现实的残酷一面。今天,希腊沦为欧元区经济链条最薄弱的环节,显性的原因在于欧洲为拯救受伤严重的金融业祭出扩张性财政政策落下的后遗症;另一重要原因是投机资本为博取海量收益而对欧元尤其是希腊金融业的空前狙击,以及标准普尔、穆迪等信贷评级机构的推波助澜;更深一层原因是看起来比较稳健实则虚实倒挂的欧元区经济,为市场风险被人为放大提供了可能条件。当一国经济重心偏离于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之后,举债度日与饮鸩止渴又有什么两样?

      欧债危机发生以来,不少人认为,以欧元区经济的基本面以及区内行动能力,只要区内的核心大国德、法力挺到底,防止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演变成多米诺骨牌还是有相当把握的。但仔细分析希腊经济的基本面以及历史沉疴,实在惨不忍睹:过去十年间,希腊的经济竞争力一直下滑,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0%,出口额缩减了12%,农业也从过去的净出口国沦为粮食进口国;工业更是乏善可陈,中小企业倒闭率创下历史之最;单位劳动成本在过去十年间上升了40%。曾热望分享加入欧元区财富效应的希腊不仅未尝到甜头,还导致了物价涨幅高出欧元区平均水平15%;税收和养老金政策的失败导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失业率高达20%。更致命的是,滚雪球式的债务似乎成了无底洞。有人曾经算过,希腊若要单独偿还债务,必须在未来三十多年里年均GDP增长12%,而这对希腊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有人断言,别指望希腊还债。

      笔者担心,在高度敏感的市场传导机制作用下,如果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最终不可收拾,则这场主权债务危机极有可能演化成恐慌性的第二波经济与金融危机,届时不仅将吞噬世界经济复苏成果,摧毁耗时10余年建成的欧元体系,而且将对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根本性伤害。

      假如病入膏肓的希腊今秋沦为“欧洲的雷曼兄弟”,假如欧洲最富竞争力的德国最终失去拯救耐心,不仅将再次无情证明:从来不缺浪漫情怀的欧陆国家根本就不具备叫板美国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工具,更昭示:一旦失去进取精神,曾经无限美好的“福利资本主义”无异于无源之水。历史或将告知世人:欧元出世或将是一场酸楚的历史误会。

      欧洲作为现代工业文明发源地,确曾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生产力和傲人经济成就。但在福利经济学和福利水平高度发达的近三十年里,欧洲工业进取精神大幅衰退。本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在欧洲经济中的比重一直超过金融服务业。但在经济金融化逻辑安排下,欧洲经济活动中心偏离了物质产品的生产,越来越集中到金融资产的管理、流动和增值上来。结果,以金融为代表的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实体经济。与此同时,欧洲不断地把制造业转移到境外,致使经济的虚拟化程度大大提高。而资本外移的直接后果是本土工作岗位不断丢失,失业率居高难下。环视当今欧洲,除了德国和瑞典等少数国家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勤勉和创新精神之外,其他国家都有金融化享受的倾向。高企的失业率不仅使得数以千万的失业者要求以被救济者身份分享社会劳动成果,而且造成不少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无法充分发挥创造财富的功能。其结果,希腊等国每年产值的将近三分之一被社会福利和救济所吞噬,加上工业发展相对停滞以及赢利创新能力的不断衰退,国民经济遂陷入恶性循环状态。

      曾被欧陆国家寄予厚望的欧元,如今成了欧洲经典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负。如今,特里谢希望亡羊补牢,呼吁尽快设立“欧洲财政部”来拯救欧元,但在笔者看来,说不定这又是欧洲浪漫情怀的再次展现。其实,欧元区自身的内在缺陷和巨大债务风险岂是一个“欧洲财政部”能够挽救的?

      假如有一天失去耐心的德国最终用马克代替欧元,世人当不必诧异。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