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集
  • T8:钱沿广角
  • 提准冲击资金面 7天利率飚至6%以上
  • 高考与股票
  • 每日关注
  • 存准率上调累积效应显现 小企业或最受伤
  • 基民入市步伐放缓 新基金“输血”功能趋弱
  •  
    2011年6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提准冲击资金面 7天利率飚至6%以上
    高考与股票
    每日关注
    存准率上调累积效应显现 小企业或最受伤
    基民入市步伐放缓 新基金“输血”功能趋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高考与股票
    2011-06-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剑辉 ○主持 于勇

      ⊙王剑辉 ○主持 于勇

      

      在刚过去的一周里,国人再次目睹或经历了壮观的高考盛况。以分析师的眼光来看,高考的考场和股市倒有几分相似。极少数技艺超群的尖子生可以赢得头彩,全身而退。次一流选手多少会受到不确定性的干扰,整体表现还令人满意。至于最广大的中、下游群体,挤进重点大学既需要超水平发挥,又要好运气:拿下“一本”,则“黑马”临空,身价倍增,否则就是利空兑现,仅留下未来反弹的预期。股市也大致如此,只有少数人成为赢家,大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随波逐流,成为陪衬。

      可能大家没留心,高考经济在目前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2009年以来,全国录取考生数量均超过600万人,其中5%左右为“重点一本”生。每年2-8月都是高考经济的收获季节,优等生考前补身体,考后添置各种数码装备,享受出国游;普通生大买教辅书籍,上补习班,上榜后办“谢师宴”,置办入学的行头。粗略估计每年的消费在200-300亿元之间,相当于2010年证券交易印花税的一半以上。这里还没有包含各种“衍生”支出和收入,比如广告商的投入、升学率提高导致相关中学赞助费收入上升等。从结构上看,5%的优等生开支可能占到总额的15-20%。

      虽然高考没有股市那样强的周期性和波动性,但它的景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考生人数观察,高考景气度在2007-08年间达到顶峰,考生达到1010-1050万人,比1998年增长了约2.3倍;而07年底上证综指比1998年上涨了2.4倍多。随后两者均持续回落,考生数量自08年来累计下跌了12.4%(股市同期跌幅达48%)。这可能意味着30-40亿元的消费损失。观察高考景气回落的原因,竟然也和股市有些“同病相怜”。

      首先是快速“扩容”和需求的相对滞后导致高等教育的吸引力下降。2000-2005年间,高校开始新的一轮大规模扩招,高考录取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1%,最高时达到37%;而同期GDP的季度平均增速为9.64%。扩招极大地增加了毕业生的供给。自1978-1999年,高校共培养出987万多毕业生,2000-09年间毕业生总数将近2935万人,增幅达5.3倍,而1999年-2009年GDP增幅只有2.8倍。尽管我国每千人大学生不到40人,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但新增大学生的供给的确在较短时间内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阶段需求。08-09年全球经济危机促使大学生的相对过剩浮出水面,大学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在不少地方甚至还不如农民工吃香。眼看着投入产出比例失调,原本想上大学的孩子和家长开始犹豫了。而股市方面,扩容一直是个争议话题;09年以来月度数据显示,在52%的时间里,本月上证指数与上月一级市场融资额之间呈现明显的反向关系。

      其次是“高估值”问题。在股市里常常看到这种现象:股票越贵,越有人气;笔者选取了市净率超过15倍的35只股票,它们在去年7-11月的行情中平均大涨105%,超过大盘1.9倍;4月中以来的调整过程中,它们平均跌幅仅为0.57%,显著好于大盘11%的跌幅。它们既是某一阶段市场的亮点,也是潜在的风险点。在上世纪80-90年代,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则是千军万马过重点独木桥;对学子们而言,花大力气进入那些录取线高、学费贵的重点大学相当于买入高估值的股票,期待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这种想法在10年前还属可行,名校生走出校门会受到王子般的礼遇;即便进不了最高学府,在“次重点”校里浸润4年也会让你轻松就业。现在不同了,每年四五百万的毕业生把就业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付出比一本线高出120分以上的“代价”、千辛万苦成为名校生也未必在职场得偿所愿。于是越来越多的高中生知难而退,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往国外。自09年以来,每年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突破20万人,并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这让人联想到“国际板”对A股市场的影响。

      (作者系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