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集
  • T8:钱沿广角
  • 失落的“权杖”
  • 重掌话语权 基金投资亟需再次突破
  •  
    2011年6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市场·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市场·调查
    失落的“权杖”
    重掌话语权 基金投资亟需再次突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重掌话语权 基金投资亟需再次突破
    2011-06-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宏 ○编辑 张亦文

      ⊙记者 周宏 ○编辑 张亦文

      

      “基金的重仓股涨不动”、“基金经理的能力不行”、“股票基金只会亏钱”,这是我们日常采访中听到最多的抱怨。

      这其中,肯定有以偏概全的成分,但也有部分属于基金持有人的真知灼见。在近两年的熊市行情中,基金业绩确实不够好(虽然相比其他竞争主体来说并不落后),2008年以来的亏损没补上。基金业绩出现平庸化的特征,市场影响力不断下降。

      尤其是后者,平庸化和影响力下降,有些要命。

      作为专业的机构,基金是以其专业投资服务“安身立命”的。以现在的情况来看,部分基金的主动投资尚且做不过被动指数投资;债券投资又时而出现亏损(主要是股票和新股投多了),从上至下吧,宏观经济不是太深入;做波段操作吧,规模大、经验缺,未必干得过私募基金。若真长此以往的话,恐怕就难逃整体业务萎缩、市场影响力再度下降的“厄运”了。

      基金作为专业机构,必须给出比其他投资群体更专业的服务水准来,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发展,基金行业的个人才会有前途。作为一个没有渠道优势的行业,基金业在这点上是没有其他选择的。

      说白了,基金需要业绩、需要影响力,而且永远需要。

      从过去角度看,基金的困难时期不少,1998年汩汩坠地时,备受主流机构和上市公司排挤;2010年后,又有行业性黑幕冲击;2001年后,连续四年半的大熊市,市场空前低迷,全市场陷入投资理念迷失期。面对市场的这些考验,基金都昂首走了过来,壮大了。

      基金投资理念依据的是客观和长期理性。

      既然是长期理性,那么基金投资的大方向依然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方向。既然是客观,则还需根据市场结构、博弈对象和经济走向做出调整。

      1999年中,基金的组合投资理念走出成功第一步,“深入调研+适度集中+波段操作”的风格,使得华安、博时等一批基金脱颖而出,面对不理性的市场,适度集中帮助基金排除了庄股的干扰,同时更加有效地扩大了市场关注度。

      2003年,面对市场整体投资盈利模式的真空,深入地产业调研和由下至上的长期投资模式,杀开一条血路,帮助基金走入健康的发展周期,更充分把握了中国经济一段长周期增长的投资机遇。

      那么新的时代呢? 面对可能中期不确定的经济前景和紧缩的政策预期,面对日益有效的市场,基金的思维是否应该调整,投资方向是否应该更加细分呢?这个答案需要行业给出答案。

      变则通,通则不痛。要挥别现在的阵痛,基金投资思维需要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