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婧文 ○编辑 张亦文
多重利空之下,中小市值个股大幅下跌,创业板更是经历了数月的调整。经过调整后,中小市值个股的风险是否已经充分释放?记者采访获悉,多数公私募基金依然认为,“挤泡沫”行情可能还会延续。
谨慎看待中小盘股
据私募排排网最新调查显示,即使中小盘股经历了大幅下挫,依然有63.16%私募认为中小市值个股风险尚未完全释放,估值仍然偏高,对其抱谨慎态度。此外,仅7.89%私募认为中小市值个股到了买入时机。
利升锐华黄国海认为,去年市场给以创业板的估值过高,创业板和中小板的走势也非常强劲。但从今年的业绩看,创业板的业绩不如预期,未来几年的业绩可能也要继续向下调,估值自然也会跟随之下降。假如EPS下调20%,反映到股价上,就要下跌40%。即不可避免遭遇“戴维斯”双杀,业绩和估值双双下降。
在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研人士看来,国内劳动力短缺和价格上涨,将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背景下,制造类的中小企业可能面临较大压力。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带来的“钱荒”,则使中小企业的资金更加紧缺。
在银河蓝筹精选股票基金经理孙振峰看来,经济景气回落阶段,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相对更大,因为其资金成本上升更快,同时也面临着不稳定的需求。因此,中小板、创业板“挤泡沫”行情还未结束。
此外,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首席投资官认为,不少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为高市盈率发行,其最大问题是,很多企业只具备管理几千万上亿资产的能力,一下子募集5、6个亿资金,大大超出了公司的管理能力。结果这些资金不但不能创造价值,反而可能会毁灭价值。
多看少动加强调研
谈及对中小板、创业板投资机会的挖掘,多数基金投研团队坦言,目前还不到“买入”阶段。据记者了解,近期更多基金处于多看少动阶段,侧重于自下而上的个股调研,同时等待2、3季报出齐之后,进一步考察企业的成长性。
虽然基金认为中小市值个股风险并没有完全释放,但从估值和成长性上讲,部分私募认为,中长期看,部分高成长的优秀企业,已经逐步具有吸引力,而部分被错杀的好企业已经到了较好建仓时机。同时,中小市值个股会出现分化,优质企业到了逐步买入时间点,但业绩差的企业调整道路还很漫长。
“至少还需要一两个季度,才能进一步识别企业的成长性。”孙振峰表示,真正的成长股应该在行业扩张的时候扩张得更快,在经济收缩的时候能够抵御风险,并借机扩大市场份额,成为行业龙头。此外,还应该具备核心竞争力,能够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经得起考验。在其看来,去年、前年上市的很多中小板、创业板的股票已经进入解禁期,由于上市公司高管的持股成本太低,难免会进行减持,这也会进一步抑制其估值。因此,在今年底明年初进行“淘金”,是比较好的选择。
“在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加上对新经济的美好愿望,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形成了包括新兴产业以及消费股在内的比较大的泡沫。” 上海一家基金投资管理部总监认为,今年可能是所谓的新经济、成长股泡沫破灭的一年。首先,新股IPO以及新三板等,使得创业板、中小板的一些概念不再稀缺。此外,从卖方统计的资产配置比例来看,目前中小盘股在基金的持仓中占比依然较高,不排除基金借反弹之机继续减持这类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