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信息披露
  • 12:公司·价值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T1:艺术资产
  • T2:艺术资产·新闻
  • T3:艺术资产·聚焦
  • T4:艺术资产·市场
  • T5:艺术资产·投资
  • T6:艺术资产·批评
  • T7:艺术资产·收藏
  • T8:艺术资产·大家
  • 花旗与东方证券“情投意合”
    合资券商或明年开业
  • 发行市场人气不足 基金公司全力比拼持续营销
  • 机构一线
  • H股融资后光大银行欲推次级债
  • 卷入海欣股份风波 平安资管遭调查
  •  
    2011年6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花旗与东方证券“情投意合”
    合资券商或明年开业
    发行市场人气不足 基金公司全力比拼持续营销
    机构一线
    H股融资后光大银行欲推次级债
    卷入海欣股份风波 平安资管遭调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发行市场人气不足 基金公司全力比拼持续营销
    2011-06-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市场持续调整使得近期投资者的投基热情趋冷,为了应对弱市之下较为低迷的人气,不少基金公司纷纷在老基金产品的持续营销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期在新基金发行效率下降环境中保证总体规模的稳定。

      

      情感牌:

      趁热打铁力推定投

      近期,定投业务作为传统持续营销的重要手段,在弱市中再度成为基金公司的重点关注对象。“似乎成了规律。”某分析人士称:“牛市中基金公司拼新基金发行,弱市新基金难发了,公司就转战持续营销。”

      不完全统计,以刚刚过去的儿童节、端午节为契机,超过半数基金公司都推出了相应的定投宣传活动。而在定投推广向主题化和品牌化发展的过程中,“情感诉求”成为不少基金公司打响品牌的宣传热点。分析人士称,这种类型将家庭角色中的关心、爱护融入定投产品中,强调亲情在投资中的重要性。

      以嘉实基金为例,旗下定投品牌“爱嘉定投”是嘉实基金针对家庭在未来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子女教育、安家置业、养老等需求而推出的定投指导活动。“我们希望借此帮助基民完成各阶段的财富需求,指引大家打开一扇新的财富之门。”该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业绩牌:

      绩优基金打开申购

      除此之外,不少此前暂停申购或者大额申购的偏股型基金近期都宣布恢复申购,这也被不少舆论解读为是基金公司应对弱市中基金规模流失挑战的举措。

      中邮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中邮核心成长将于6月16日起恢复日常申购。数据显示,该基金此前业绩表现不俗,具有一定市场号召力,只是从2007年9月起就暂停了日常申购业务;无独有偶,信诚基金也宣布旗下信诚优胜精选和信诚盛世蓝筹将于6月16日起恢复大额申购和转换转入业务。

      基金的申购、赎回状态是一个市场的指向灯。有市场人士认为,近期“闭门”的偏股基金打开申购和近期市场调整有关;但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目前股票市场已具有结构性的投资机会,部分“关闭”的绩优偏股型基金适时打开申购,能为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提供相应的产品。

      

      定制牌:

      渠道主动提出要求

      持续营销并非只是基金公司在“琢磨”的事情。在新基金发行如火如荼的当下,部分银行渠道并未一味扎堆“捧新人”,而是尝试在基金持续营销方面有所创新。

      “近期有银行向我们渠道同事反映,希望看看公司有没有一些对于投资金融地产比较有研究的基金的报告,如果合适或许会推荐银行客户购买相关基金。”沪上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对记者说。

      从记者拿到的这份为银行订制的基金报告来看,资料内容主要涉及该基金的投资风格、资产配置、重仓行业透析以及基金经理对于地产板块走势的“点睛”分析等投资要点。“以前都是我们去找渠道帮忙,银行主动找上门并不多见。”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这应该是银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基金销售市场格局中的应对。”该人士说:“对基金公司而言,我们也会积极与其沟通,力争将更多过往业绩不俗、符合渠道需求的基金产品推出去。”

      分析人士表示,持续营销最终需要归结到业绩护航。“否则,即便是再吸引眼球的宣传策划都无法得到投资者的长期认同”。